大清乾隆年间,某地发生了灾荒,燕城的贪官却趁机谋利,将下发给百姓的赈灾粮,换成了牲口吃的草料和糠麸。
和珅和纪晓岚在讨论赈灾的策略时,和珅直接往施粥厂发放给百姓的粥中,扔了一把沙子进去。
和珅向纪晓岚解释说:往粥里扔了沙子,家里有余粮的人便不会来占小便宜了,这样粥就能分到真正需要它的人碗中。
赈灾这件事上,和珅比纪晓岚看得更长远,纪晓岚想到了赈灾这件事,和珅却知道真正导致百姓贫穷的其实是层层剥削的贪官污吏,如果不能阻止他们伸手,那么自己这边投多少物资过去,都只是入了他们的口袋,无法落实到百姓手中。
和珅的这把沙子,如同一个簸箕,它将真正受灾的灾民和家中有余粮的地主、贪官几个阶级分割开,让平时吃惯了精粮的官吏们无法再狠下心来对赈灾粮下手。
因为对于灾民而言,他们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如今有了一点掺沙子的粥,并不影响他们食用。
这样一来,无法从中牟利的贪官便怨恨和珅的做法,而得到实惠的灾民反倒感激起和珅来。
当然,这个故事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内容,现实中,是不需要和珅去扔沙子的。
现实中,朝廷的赈灾方式,分为三种:
其一,是依靠平日存储的官粮,依据每户受灾的情况限额发放救济粮;
其二,是将官方收购的平价粮按成本价卖给灾民;
其三,是官方联合地方豪绅,开粥厂,发放米粥。
第一种方法,地方政府会统计灾民家庭情况,按照贫穷者优先的标准发放,但实际实行的过程中,有些地方百姓如果没钱贿赂衙门的小吏,他们的名字甚至不会出现在救济名单中。
开粥厂这种形式,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乾隆三十八年,广东突然发生了台风灾害,朝廷让两广总督协同钦差开粥厂救济灾民。
在开办粥厂的过程中,地方官员层层贪污,将救济粮搬运、替换一空,原本的好稻米就变成了劣米,而且数量上也远远不足以救济灾民所需。
煮粥的衙役看到这种现象,也不敢问、不敢管,但灾民还是要救,怎么办呢?
简单:初煮粥以米,再煮粥以白泥,三煮粥以树皮。
这好好的开粥厂救灾活动,就这样成为了一场闹剧。
与之相比,和珅往粥里扔沙子的行为,显然要友善得多。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