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笑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听着这首熟悉的旋律,我猛然间想起了我的学生在上课时候说的一件事情。
最近正值学校的期中考试,我们都知道现在初三的孩子压力特别大。而我的这名学生,或多或少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老师,我现在压力特别大,这个压力不是我自己给我自己的,而是别人给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前我的期望是可以上老八所,现在我的期望越来越低,感觉连最差的高中都上不去了。加上,隔壁班有个同学顶不住压力,他跳楼了。…(接下来是她对现场的描述,写出来不合适)”
听到这里,我有些木讷,甚至有些手足无措。一个是因为孩子在她十几岁的花样年华里就遇到了死亡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真实事件。另一个是我一时间想不出该如何让她振作。但我还是说了类似安慰的话语,甚至和她探讨起了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等话题。
但我后来想想,可能她只是压力太大喘不过气来了吧。每个人都要生活下去,如果你不愿直面生活,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人的出生不是按照自己的规划进行的,父母会帮我们做决定。所以,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赋予了一张特殊使命:好好活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都会逐渐明白这个世界不简单,少了很多孩童世界的单纯天真,多了很多现实的困难抉择。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思维和处事行为从孩童转换为成人,那么将会活的很累。就像心灵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会一直不断的向父母要钱而不会选择自己出去打工一样,选择蜗居在家而不经历大风大浪,是永远走不出去的。但话又说回来,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加上自己不知如何向他人求助的时候,就会固步自封,进而可能引发抑郁,孤独,对生活失去念想等。这正好映上了汪峰的歌词。而一旦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念想,动力枯竭的时候,或许对他而言,死,反而是一种最好的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
我当然不希望我的孩子失去对这个社会的念想。在我看来,解脱的方式有很多,而且不一定要选择悲观的死亡,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些别的方法呢?比如开发自己的兴趣,用快乐的色彩填充灰暗的面板;亦或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这不是人生路上的一颗细小的垫脚石呢?
如果连好好生活的勇气都没有,那也就没有好好死亡的价值。如果连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都没有,那也就没有扬帆起航,披荆斩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