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写父亲,但又不知道到怎么写,一直困扰着我,今天终于鼓起勇气。
我的父亲是个老实人,他虽然当过兵,早被岁月磨平一切棱角,看不出当年的血气方刚。他年近70,一辈子没吃苦,但从未叫过苦。
年轻时,父亲开过砖窑厂,所以小时候,经常是我早晨醒来,父亲就出门了,特别是下雨天,不管三更半夜,父亲总能第一个爬起来,心里总是系着他那在晾晒的砖块,有时,母亲埋怨父亲像他的砖块一样倔强,不够灵活,现在想想,那是父亲执着的信仰啊!那时工人也都是农闲时的左邻右舍,所以一到农忙,工人都忙自己的了,而父亲除了忙农活还要烧砖,整个过程,样样精通,就连机器坏了,父亲也是自己买零件,自己修,所以,在我看来,父亲无所不能,啥都会,后来跟父亲还看玩笑说,要是父亲当时多读书的话,早是科学家了。
父亲说那是想着两个儿子,想多盖房子,不然到时儿子娶媳妇就是问题,谁知道发展那么快,年轻人都喜欢在城里住,只埋怨自己没眼光,没在城里买房,在家里盖那么多房子有啥用啊?
我是家里的老三,又是个闺女,原本按当时的风俗,我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可是父亲不顾世俗的眼光,硬是让我读完了大学,记得当时的高考成绩还是父亲帮我查的,知道成绩时,他比我还高兴,第一次看见一向严厉的父亲开始以我为荣,逢人就炫,我当时应该是我们庄的第一位女大学生,可能父亲当时炫的不是我的分数,是他明智的决定,觉得这次决定没错。
砖厂没几年就倒闭了,父亲就安安分分的干老本行—种地。后来,我上大学,哥哥也在读书,光靠种地根本供应不起,所以,父亲就到广东收破烂,别人收破烂能说会道还会耍点手段啥,父亲本本分分,不会攀关系,没包上厂,所以挣得都是辛苦的小钱。后来,有一件事,现在想起来还鼻子酸酸的,我听我们的一个熟人说,父亲在广东很节俭,鞋子坏了,用麻绳困住继续穿,还有租的房子是几块板子搭的,一刮大风就漏雨……
转眼间,父亲已经老了。上次父亲来看病,我在上班,我印象里父亲无所不能,就在手机上挂个号就让他自己到医院检查了,因为我父亲经常帮忙陪送村里的人去 看病,他是村里的“能人”,所以就没多想,谁知,等我赶过去时,向我诉苦,说缴费时,咋扫都扫不上,调病历时找半天病历复印房等等。这时,我感觉父亲老了,父亲需要我了,所以后来复查时,我安排好一切陪同他。再后来,手机有啥问题都会让我帮忙弄,包括教会他网购。
父亲不会说好听的话,到他说他会的东西都是我闺女教的,我觉得这就是最动听的话了。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最能吃苦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