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上帝派来一个使者,可以帮你捎带一句话给20年前的自己,你会说什么?
A说:”一定赶紧买房,贷款买也行“
B说:“记得买苹果、阿里巴巴的股票”
C说:“买XXX期XXXXXXX的彩票,会中大奖”
D说:“911那天,千万别去双子塔”
......
听完这些答案,使者一下回到了20年前,变成一位普通人,分别拜访了20年前的这些人。
使者对A说:“赶紧买房子,贷款也要买。”
A回复:“单位会分房,买房子干什么?”
使者对B说:“你一定要去买苹果、阿里巴巴的股票。”
B回复:“滚,骗子。”
使者对C说:“记得买XXX期XXXXXXX的彩票,会中大奖。”
C回复:“白痴,你能预测未来啊,我不信。”
使者对D说:“2001年9月11日,千万别去双子塔。”
大概率是D根本不记得这句话,小概率是D记得这句话,然后偏偏要在那天看看。
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想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过去,却不知道每一个今天都是未来的过去。
如果真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学习罗胖,告诉以前的自己,你真的很牛。
其实,这涉及心理学上一个概念,自证预言。武志红老师在得到专栏中,开篇就讲了这个有趣的概念。就是人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想象中的那个自己。所以告诉以前的自己很牛,我可能真有更大的几率变得很牛。
这可不是瞎说,而是有实验证明。1968年,美国两位博士假装给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智商特别高,结果一段时候,那些“高智商”的学生成绩果然突发猛进。但事实上,所谓的高智商学生,只是随机抽取的,并没有所谓的测试。出现这个结果也不令人意外,因为老师心里会不自觉的给“高智商”的学生更多的感情投入、提问机会及课堂反馈。
可见,告诉自己很牛,才可能更大概率的在未来获得收益。那么如果我们需要妄想对20年前的自己说自己很牛,为什么不现在对自己说呢?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很牛呢?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谦虚是十分重要的。谦虚也的确是一种美德,让人摆脱自大狂妄等弱点。但是过分谦虚,却压抑了孩子的成长。过分谦虚容易让孩子产生“我不行”的念头,从而产生自卑感。原来已经很出色的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一比”,立即就矮了半截,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也会不断产生类似消极情绪。
相信很多父母都认识到了这个弊端,所以前些年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最近还有一种思想,推翻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古话,而奉行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比如一个医生做手术失败,他后继手术也更容易失败,成功率会一直下降。而一个医生手术成功,他接下来的手术成功率也一直升高。
所以这种赏识教育的理念,就是不断强化孩子很牛的意识,让孩子把自己很牛当成一种自我预言,他们就会自发的朝着这个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牛。
家长需要注意的就是注意夸奖的方法,不要让偶尔的一次失败,变成孩子的绊脚石。而是让孩子知道,一次失败,不能改变你很牛这个状况,你依然很牛。
总之,赶紧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夸奖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