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了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其中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名列第二(榜首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里西斯》)。该书于1925年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美国20年代“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
爵士时代是指一战(1918)以后、经济大萧条(1929)以前的十年左右的时间。当时的美国正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大力推崇物质享乐。菲茨杰拉德曾以一言蔽之:“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又最绚丽的时代。”也因此,他的小说大多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幻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的精神面貌。《了不起的盖茨比》尤其如此。
出版至今,《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先后就有五部。第一部拍摄于1926年,因时隔太久,国内外暂无评价;
第二部拍于1949年,国外IMDb评分6.6,观看人数不到600,豆瓣暂无评分。
第三部上映于1974年,IMDb评分6.4,豆瓣评分7.6,评价人数已上千上万,并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第四部拍于2000年,评价差异较大,IMDb评分5.8,豆瓣评分7.3。
第五部拍于2013年,导演是拍出了《红磨坊》的巴兹·鲁赫曼,主演是小李子和凯瑞·穆里根。IMDb评分7.3,豆瓣评分7.7,是五部中评价最高的一部。该片也拿下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和最佳艺术指导奖。主题曲《Young And Beautiful》也被提名和获奖多次。我也就循环了一两天。
2013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讲富豪盖茨比(小李子饰)为了挽回年轻时的爱情,挽回已为人妻的前女友黛西(凯瑞·穆里根饰)的心,有意定居在黛西的丈夫汤姆(乔尔·埃哲顿饰)的豪宅对面,夜夜笙歌,极造声势,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并为此付出了莫大代价。
电影保留了原著的第三方叙述手法,借用黛西的远房表哥尼克(托比·马奎尔饰)的口吻和语气,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如此既保留了主人公的神秘,省去了部分情节上的设计,台词也显得客观直白,富于吸引力。另外,托比的声音也确实不赖。
作为旁观者的尼克代表了当时众多怀有远大梦想的美国年轻人,他们没钱没地位,容易被环境所影响,但又有一颗向上的心。亦如影片一开始,爱好写作的尼克弃文从商,来纽约准备大干一场。不幸但又庆幸的是,他遇到了新邻居盖茨比,他表妹的旧情人,也是故事的唯一主人公。
盖茨比出生于贫农,靠着运气和能力,一步步爬到了荣华富贵的今天。即使十多年过去,他的心中依然保留着对昔日恋人黛西的那份深厚情意,时间越久,反而越浓。盖茨比身后确实有着道不清的秘密,但不得不说,他又是片中唯一一位从始而终、坚定执着的“君子”,或者说,一位天真可怜的情种。
这种可怜,源自人自身的矛盾。盖茨比出手大方,绅士得体,但又羞于承认贫贱的出身,对逝去的爱情充满幻想。他以他的爱为荣,并竭尽全力想去抓住对岸那道象征着成功和美好的“绿光”。他的爱情观单纯,又过于自信,所以他把一切都压在了黛西身上。结果输给了黛西的软弱和善变,输给了黛西的丈夫汤姆的几句花言巧语。当然,还有在背后狠狠施压的整个社会。
人至中年,盖茨比对待爱情的态度,依然如赤子般纯洁虔诚。这不仅令尼克无比钦佩,也让观众们肃然起敬,但同时也容易被他人所深深伤害。幻灭后的盖茨比输掉了一切,但赢在了珍贵的精神。
黛西也好不到哪去。她失去了这个世上最爱她的人,今后也难以得到丈夫的真爱,更无法再去争取真爱。当盖茨比为她付出了众多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离婚,而是私奔;当盖茨比让她对其丈夫提出离婚时,软弱的她一直开不了口;当盖茨比与她说好明天一起私奔时,听信了丈夫的话后,黛西临时改变了主意。有些人不是得不到幸福,而是TA们根本没有抓住幸福的勇气和坚定。
黛西的丈夫汤姆是片中唯一一位不算受害者的人,因为从他出生开始,他就已经在“受害”。含着金钥匙长大成人,贪图享乐,花心虚伪,永远看不到世界的真相,这种“伤害”将延续一生。盖茨比的出现不过是一段小插曲。过后他还会找到新的情人,新的酒肉朋友,继续与黛西过着小吵小闹的日子。他不需要幸福,因为他擅长、也懂得及时行乐。这样的人,很难说他不快乐。
相比于坐在宝马里哭的黛西、及时享乐的汤姆,以及今后再不会受伤的盖茨比,活着的尼克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满腔热血来到纽约,却见到了整个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原本阳光开朗的他开始精神焦虑,麻痹自己,失去了阳光甚至希望。就像尼克在片尾所言: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海浪却不断将我们冲回到过去。
说完电影,再啰嗦几句原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及作者菲茨杰拉德。原著是中篇小说,不算长,我曾经读过两遍。第一次看完,心悦诚服,表面上是个爱情故事,对社会的讽刺一针见血,但内心又觉得远非如此,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读完第二遍,好像明白了作者的“狡猾”:有意在故事中增大爱情的成分,放大灯红酒绿的场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浮躁和迷惘却点到为止,对重要人物的刻画也极为克制。他明白“贵在节制”,也明白“点到为止”更能引起好奇和深思。于是,一部10万字左右的小说,字字珠玑,回味深长。
盖茨比的故事也有作者菲茨杰拉德的人生残影。年轻时的菲茨杰拉德认识一位富翁的千金,但该富翁当面告诉他:“穷小子休想娶富家女。”后来作家又遇上了一位法官的千金泽尔达,开始疯狂追求。虽如愿成亲,但妻子挥霍无度,婚姻出现危机。最后作家酗酒过度,于44岁辞世。作家的一生仿佛是另一位获得真爱的盖茨比,而故事的结局依然让人唏嘘。
不管是电影结局也好,作者的结局也好,生活的主旋律永远是向前向上,不能因为一时的伤害而放弃痊愈后的所有精彩。书中和电影里都出现过这么一段话:没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手臂会伸得更长,然后又是一个美好的黎明。
(想看的,上电影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