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著名的湘军创立者,一生成就无数。其实,出身于湖南一个普通家庭的老曾,各方面的资质并不高。翻阅史料可以知道,老曾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曾经连续七年落榜,换句话说:老曾中招考试考了七年才考上高中。但在当时唯有读书方能改变命运的情形下,老曾还是一路坚持到底直到二十三岁终于考中秀才,人生道路才算柳暗花明。
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老曾实属普通至极:性情浮躁、骄傲自大、懒散而又虚伪。自二十三岁中秀才后,很快接连考中举人和进士,三十岁的老曾便意气风发的进京前往翰林院为官。那时的老曾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天天游走在京城各处。但由于自身的性格和毛病很多,在京头两年的官场口碑很不好,经常受到同事们的挤兑,与几位湖南同乡的关系也时有龌龊。
① 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廿六日,老曾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十月廿,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已解。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俱载示弟书中。
老曾在考中进士为官后,志得意满,内心开始有所膨胀。他把父亲和九弟曾国荃接到京城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老曾天天忙于应酬,各种悠闲快哉。作为一个官场仕途从此驶入快车道的人来说,这些本就是人之常情。这就好比多年苦读终于考入名牌大学的青年,在繁华世界中逐渐迷失一样。但是,家风良好的曾家立马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一番游玩后返回湖南老家的父亲很快给老曾写的一封信,明确指出了这些问题并劝诫他及早改正,老曾这才开始全面审视这些问题,并下决心要痛改前非,好好做人。改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漫长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长久的耐心,这对于懒散浮躁惯了的老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老曾硬是尝试了很多的办法,最终做到了坏习惯的一一摒弃。
1、逆袭第一仗:彻底戒烟。
②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廿日,老曾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
老曾年轻时喜欢抱着大烟筒抽烟,湖南当地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老曾在认识到自己需要痛改前非、并立志于追比古之圣贤时,首先想到了戒烟。他除了觉得天天抽烟容易头脑昏沉之外,也觉得古往今来没有一位圣贤是大烟鬼,既然立志于向圣贤看齐,就要尽快把烟戒掉。自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一日发誓戒烟起,老曾一辈子就再也没有碰过烟。
2、逆袭第二仗:向名师益友学习,坚持反省自己。
③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老曾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功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僩,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而心已师之矣。
三十岁的老曾,进入京城的翰林院后,天天见到的都是气质不俗、理学严谨的青年才俊,耳濡目染之下,老曾在良好的环境中也不断结识良师益友,互相学习成长。老曾指出,学问之道在于“格物”和“诚意”。京城中有位倭艮峰先生诚意功夫很严,每天写日记。一天之中的一念之差、一言一行、得失总结全都记录下来。三个月就写完装订一本,至今已经写完装订了三十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起,老曾也参照着倭艮峰先生一样开始讲每天里的各种想法、做法都写在日记里,方便自己随时看见随时改正。老曾说自己一向做事没有恒心,通过写日记反躬自省,以及良师益友的监督帮助之下,自己终于可以一生坚持下去了。除了倭艮峰,还有吴竹如、窦兰泉、吴子序、邵蕙西、何子贞、冯树堂、陈岱云、镜海先生等良师益友在身边。
从此以后,老曾开始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坚持每天写日记,将每天从起床到睡觉,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全都记录下来,并在每天晚上简单汇总形成反省和自察。修身,本来就是严格要求自我的一种修炼。通过几十年不间断的写日记及反省,人生中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反省中得到解决,任何坏习惯都可以在反省中得以剪除。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自我改变、自我成长之路。
3、立规矩、做日课、终身不间断。
④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廿日,老曾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自立课程表: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俱。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己出,终身不间断。
七、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九、谨言——刻刻留心。
十、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十一、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做人做事都有自己特定的章法,老曾也不例外。在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之后,老曾开始给制定严格的学习课程表,要求自己必须严格执行:学会静心和冥想;早睡早起;读完一本再读下本,读通一路再读下路;每天坚持读10页经典书籍,终身不间断;每天写日记,记录一天的学习所得,反省得失;每天写一篇文章,五花八门一切均可,终身不间断;节制欲望和饮食,谨言慎行。
老曾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但人无完人,老曾在努力坚持自勉学习的同时,也会担心自己无法始终坚持下去,为此,老曾经常将自己的日记内容和自立学习课程抄送给官场同事及家乡的兄弟子侄。在亲朋好友的监督和见证之下,老曾不敢偷懒,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朝着“有恒”不断迈进。在多年的反复磨练之下,老曾的脾气性格、气质谈吐都渐渐发生了变化。
4、时刻告诫自己和家人低调谨慎。
⑤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老曾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多年的修身和反躬自省,老曾明白一个道理:“满招损、谦受益”。凡事不可太过,太过则会背向而行。所谓“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因此,在京城多年的为官中,每次获得晋升时都自认为德不配位、如芒刺在背、深感惶恐惭愧。他认为,凡事不要过于计较,有本事的人早晚会得见天日,只有虚心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所有恃才傲物者,终究会潦倒一生,没有一寸长进。
⑥ 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老曾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
吾于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散馆,十月二十八日早侍祖父星冈公于阶前,请曰:“此次进京,求公教训。”星冈公曰:“尔之官是做不尽的,尔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廉受益,尔若不做,更好全了!”遗训不远,至今尚如耳提面命。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傲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惰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里最大的精神财富,老曾经常告诫弟弟们要时时戒骄戒躁、勤勉读书、低调做人。有一次在给弟弟们的家书中提到:自己在当年考中进士后准备进京做官前去向祖父星冈公请教问安,老爷子告诫说“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但不要骄傲,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做,更好全了!”。做不做官并不是最重要的,做人要懂得满招损,谦受益,小心驶得万年船。
咸丰年间,湘军在江西数年战局不利,正好碰上家中长辈去世,老曾便向朝廷上疏要求回家守孝三年。咸丰皇帝觉得当时江西战局不利,但江浙和湖北战局很好,太平天国处处受制,便批准老曾在家守制。没有自我反省过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湖南老家守孝的三年是老曾人生中又一个低谷,但同时也是老曾痛定思痛、全面反思和总结自己、直到涅槃重生的三年。
三年里,老曾读了大量的书,也不停的给远在前线的两位弟弟写家书,沟通军事、读书和家长里短。老曾在反复的人生复盘中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升华。最后,老曾想通了,想明白了,出神入圣了!他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凡事锋芒毕露、强压出头并不是胜者和王者,在湖南、湖北以及江西围剿太平军期间,自己过于干涉当地政务,强行摊派军饷、人丁,造成了各地官僚的极大反感,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电影《太极张三丰》里有一段情景:张君宝(张三丰)被从小一起长大、但进入官场后利欲熏心的好友厢天宝打败后神志不清,精神错乱。直到有一天无意中被一个倒地后马上立起来的不倒翁玩偶所吸引,开始琢磨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为什么皮球撞墙后会反弹?为什么皮球在水中不会沉?最后神志恢复如常,并创出“太极”武功。结尾战胜厢天宝的战斗充分体现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高明。
什么才是正确的处事之道呢?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德立世、以理服人。任何时候都要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遇事学会变通,才是上策。三年后的老曾,对上以柔克刚、曲线救国,对下刚柔并济、恩威并施,一举成为朝廷上下最受欢迎的人,官场道路从此崎岖变通途、一马平川。老曾的逆袭之路果然牛!学习了!收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