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酒,春节的酒,祛病驱邪的酒

饮屠苏酒是古代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

宋代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了在阵阵鞭炮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沐浴和煦的春风,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清代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描写了贾府过年的各种奢华,

在除夕夜的合欢宴上,喝的酒就是“屠苏酒”。

1

关于屠苏酒的传说很多。

有一种说法是屠苏酒是屠苏草酿造的酒。

相传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

宋代诗词作家毛滂在《元日》中写道“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还有一种说法是屠苏酒是三国时期华佗创制的,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此后晋代葛洪、明代李时珍等纷纷为华佗打call:

晋代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屠苏酒法,令人不病瘟疫”。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了屠苏酒,“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

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方》中,对屠苏酒也进行了高度评价:

“辟疫疠,令人不染瘟疫及伤寒。”

还说:“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清代徐文弼撰写的《寿世传真》中,介绍了另一种屠苏酒的方子:

“大黄(一钱);川椒(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乌头(炮,六分);白术(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一分);桔梗(一钱五分);防风(一两)。”还规定了制作的时间:“元旦寅时,酒煎饮之”,意思是正月初一的三点到五点,用酒煎以上的药材。喝了“免一年疾患”,一年不会生病。

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也记载了一种屠苏酒的方子:

“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一两八钱,乌头六钱,菝葜一两二钱”,

把这些药材粉碎成末,用袋子装着,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中午十二点沉到井里,一直要沉到井里的泥上。正月初一,把药拿出来放在酒里,煎到沸腾,多煎几次。然后,面向东方喝制作好的屠苏酒。

有人诋毁中华饮食随意性大,很多是“酌量”“少许”,

那是他们没见过古人的精细。

精细起来,时间、方位都是有讲究的,世界上还有什么饮食能这样讲究?

如今的家庭是不大好做这种屠苏酒,大概主要是没有井吧?

这是不是屠苏酒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

2

平日里喝酒是先长后幼,

喝屠苏酒却是先幼后长。

唐代诗人顾况在《岁日作》中写道:“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宋代诗人萧立之在《老叹》中写道:“只便岁晚屠苏酒,后饮翻成最少年。”

大概是因为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

而年龄大的人过年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3

那么喝屠苏酒,究竟要喝多少呢?

清代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指出喝屠苏酒“多少任意”。

不过总会有些人多喝,甚至喝醉。

如:清代文人金应澍在《辛未元旦口占》中写道:“醉倒屠苏酒,酡然乐有馀。”


不管怎样,屠苏酒都是春节里饮用的一种酒;一种为人们祛病驱邪的酒。

没有屠苏酒的春节,只要一家团圆也会快乐,

在快乐的春节里喝酒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万万不可像上文中的诗人那样喝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屠苏酒 出处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
    石竹阅读 5,062评论 4 6
  • 这段时间起的比较晚,是任性?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睡不醒,睡不醒,睡不醒啊,我能咋办¬_¬` 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条微信...
    Ningers阅读 1,171评论 0 0
  • 和老公从相识到热恋到结婚,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周围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但是,也只是在“别人的眼中”。亲密...
    小糊仙阅读 5,388评论 0 5
  • 保罗·策兰:《满手时间》 别把你写进 别把你写进 世界之间 站起来对抗 五光十色的含意, 相信泪痕 并学会生活。 ...
    琼瑛卓玛阅读 4,513评论 0 5
  • 为什么要学英文?(不比别的语言来得高贵) 因为,英文刚巧在时代的演进中,跃升为国际性的第一语言。或许,将时间...
    简拾阅读 1,76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