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以上,但最有效的那一个,一定是用洞察力看透本质的那个。
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洞察本质,是因为所谓的本质,被封闭在了一个又一个的“黑盒子”里。你能看到有东西进入黑盒子,有东西出来,你不知道这些充满神秘感的黑盒子里装了什么。
那这个“黑盒子”里到底有什么呢?
系统,比如手表里,无数紧紧咬合的精密齿轮;
第二,动力,比如发条、电池、太阳能、温差,或者人体动能。
不抽象,就无法深入思考;
不还原,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唯有洞察系统内部本质,各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才能分析出内部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比如我们常见的企业管理问题,你想对此做出些改变,你想想改变结果呢,还是想改变原因,还是想改变模型呢?
举例:
说在微软公司上班提供午餐和晚餐。
午餐吃饭的人数一般比晚餐要多,因为不是人人晚上都要加班。
所以做午餐的供应商利润更高。
但是有时候,午餐却做的很糟糕……
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供应商偷工减料,不好好做吗?
那公司领导派人盯着他就能好好做?
要求他们更新菜谱?
隔一段时间换个大厨?
这些办法,都没用。
改进需要成本,供应商因为逐利,所以会阳奉阴违。
那怎么办?
微软想出了一个制度:
1. 选2家供应商,一家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
2. 每3个月做满意度调查,是喜欢午饭还是晚饭?
3. 如果喜欢晚饭的多,午饭、晚饭供应商交换;
4. 如果连续 6 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饭供应商。
自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那些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换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应商……
很快就能提供比原来好得多得多的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这就是洞察企业内部本质的人想出来的办法。
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供应商有问题,偷工减料;而是微软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有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的思维方式,是要求供应商提高水平,不行我就换掉你。
但是,当微软只有一个供应商的时候,供应商没有危机感,你再怎么督促他,他都肆无忌惮。
而当你引入另外一个供应商,有了竞争对手之后,怕被淘汰的危机感,会驱使他们想方设法地改进服务。
所以,洞察本质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会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就是洞察本质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上帝悄悄给某些人的礼物。
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练习、精进的一种能力。
再举例一个小故事你就能更能体会:
我们都听说过和尚分粥的故事。
两个和尚分粥,负责分粥的和尚,当然想给自己多分一些,而另一个人当然不答应。
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改变“要素”吗?
教育他们:出家人,要以少吃一点为怀?
可是出家人也不想饿死啊。
那怎么办?
改变“连接关系”。
让一个和尚分粥,另一个和尚选粥。
选粥的和尚,当然会挑多的那碗。
这样,为了不吃亏,分粥的和尚,只能把两碗粥分得尽量一样多。
通过改变“连接关系”,而不是“要素”,两个和尚获得了他们都认可的公平。
在洞察事情本质的时候,你一定要透彻地理解要素(利益),以及要素(利益)之间的连接关系。
因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常常就藏在这些连接关系里。
普通的人观察一只手表,优秀的人洞察几百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个团队,优秀的人洞察团队里责权利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表象,智慧的人洞察事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