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修学堂共修营的晨光里,第22天的修行如约而至。每日随樱绮宝宝冥想读《太上感应篇》,于忏悔、宽恕、发愿与感恩中,我寻得内心一方宁静天地,仿佛为灵魂拂去尘埃,注入鲜活能量。分享李维老师经济营课程,恰似为我递来一把解锁生命底层逻辑的钥匙,开启新的认知之门。
需求与感受的微妙关联,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情绪的起伏根源。需求满足时,乐受如春风,催生爱意;需求未达,苦受似寒霜,滋生讨厌。若任由这种被动情感蔓延,便如陷入泥沼,越挣扎越深陷。回想起自己挑食的过往,只取心仪食物,舍弃其余,却让生活变得单调无趣。其实,生活本就是一场盛大的宴席,酸甜苦辣皆为风味,接纳不喜欢的部分,方能品出生活的醇厚与丰富。
在追求理想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常常因喜好与期待,对自己进行无情的切割,将原本圆满的世界变得支离破碎。学员伟东困于外在残疾的枷锁,实则是内心抗拒在作祟。生命的圆满,并非剔除瑕疵,而是接纳完整的自己,在包容中绽放独特光芒。
家庭琐事中,我也曾将需求一股脑地投射到他人身上,期待落空便满心苦涩。如今才懂得,完美是完整的馈赠,隐藏不接受的部分,只会让心灵千疮百孔。调整期待,与自己和解,才能在内心奏响和谐的乐章。
人生角色多变,期待层层升级,痛苦也如影随形。但真正的幸福,从不源于外在物质的堆砌,而在于对不同场合需求的合理把握。六根与生命需求的探讨,让我警醒于“颠倒梦想”,不再盲目向外追逐虚幻的快乐。
儒家“修身先修心”的智慧,如熠熠星辰,照亮我向内成长的道路。外在成就如过眼云烟,内心成长才是永恒的宝藏。生命的自由与丰盛,在于心上用功,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处细微美好。
生命的实相藏于潜意识深处,反复聆听课程,于实修中结合生命实践与儒理思维,我仿佛看见心中莲花次第绽放,法喜充满。共修时光里,能量在彼此间流淌,我学会不埋怨、不指责,以反省为笔,以学习为墨,书写自我蜕变的篇章。
爱,是这世间最温暖的答案。愿以爱为引,与共修伙伴携手,在爱与成长的旅途中,邂逅那个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