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康熙字典解释为:仁之发也,从心无声。
又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
又《孝经·谏诤章疏》:爱者,奉上之通称。
意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好,容易,重视而加以保护,吝啬,舍不得,贪,怜悯、同情。
《说文解字》: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
爱的情绪在橙色光谱中。
爱 Love
举例子:
1.我爱她,在她身边我感觉很自在。
2.我爱听音乐,因为音乐能让我放松。
是什么?
爱是人对能给自己带来满足的对象所引发的一种情感。爱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生命、一件物品或是一个想法。爱往往难以摸透,它包含了喜悦、渴望、依恋,也混杂了愤怒、怨恨等。但有一点不会变,即我们所爱的对象会带给我们幸福。
应对它:
爱是需求的指标。当我们爱时,我们会在所爱的人、事、物上找到这些需求被满足的迹象。但切忌不要混淆想象中的爱和真实的爱。同时,我们也需要接受我们所爱的对象会改变这一点。
今天被治疗,疼痛异常,治疗后懒散松软的状态蛮舒服的。第一次和别人聊起过往一段不堪的经历,时至今日提起仍恨得牙痒,如此恶心、丑陋、工于心计、道貌岸然却还自认为纯良温和的人,着实厚颜无耻、且伪装到了骨子里。
但今天骂完之后,有了另一个视角,对方其实是个可怜虫,爱无能、有极大人性缺陷的人,遇到真心却只能反复试探、算计、设计、拿捏,只为了把人逼到它设计的陷阱里,从而验证它无端的猜想,这种猜想根深于其内心深处,丑陋、可怜、扭曲。
以佛眼看人,众生皆是佛;以鬼眼看人,遍地都是鬼。
当初满心的“爱”被算计得狼狈不堪,内心充满怨恨、报复、不平,可是,若我是佛心,即使被算计,我为何会这样不爽呢?被背刺后无能狂怒又是为何?我不过也是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罢了,贪嗔痴慢疑也一样未曾落下。此时回头想一想,爱是什么?那时的感受真的是爱吗?并不是。只是曾经缺失的某部分被别人满足了而已,即使那些所谓的包容、允许、付出包含了别有用心,至少在当下那个状态下的我,曾深受引诱,并无脑受之。
如果我一味站在受害者的境地里,那些愤怒、不甘、恶心、丑陋的形容,终究不过也是我内在贪嗔痴慢疑的外化而已。
友说,不是我的错,是对方的丑陋、算计,它应该得到报应,应该继续扇它巴掌,他会站我身后为我撑腰。
这是爱吗?也不是,只是善良人儿给出的一种情绪支持。
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哪种行为算爱?还是说爱只是一种情绪的形容?哪种只是包含了爱的某种成分在其中?哪种只是披了爱的外衣,以爱之名行满足私欲之事?
现在的我知道了,当自己不完整不强大的时候,没有办法给出爱的能力。
匮乏的人给出的爱是牺牲,丰盛的人给出的爱是滋养,虚弱之人给出的爱是期待,强大的人给出的爱是允许,恐惧的人给出的爱是控制,勇敢的人给出的爱是放手,自卑的人给出的爱是包办,自信的人给出的爱是信任,无知的人给出的爱是打压,智慧的人给出的爱是启发,外求的人给出的爱是教化,内求的人给出的爱是感化,自私的人给出的爱是筹码,慈悲的人给出的爱是看见。
真爱只有一种,我无条件爱你,因为我无条件的爱着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