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是导演周全的处女长篇,散淡细腻地讲了个还算干净饱满的故事。青涩生硬之处有,总体来说不影响观感。目前豆瓣评分7.0. 看完想到前阵子看的《米花之味》(目前豆瓣评分7.7),类似的感觉,温情长幼家庭题材。技巧上确实比起《米花》要生涩一些,不那么精致,但是周日下午一个清新的小惊喜,两个都是看完之后会带着一颗温柔之心想写影评的电影。(米花的影评好像被我吃了……)
以下开始正文+原子弹式剧透。
这是一部没有金句的电影,想三言两语描述清楚故事脉络也有点费劲:10岁的顾晓阳是个喜欢足球,有三两朋友,偶尔打架的普通小学生,有一个不苟言笑的教导主任父亲,和一心唱戏的越剧名角母亲。他的梦想和爱好都装在床底下的小铁盒,包括一张不敢拿去让父亲签字的校足球队选拔报名表。
同一个院里的邻居郑老先生是纺织厂的老科长,退了休每天浇花喝茶,不能接受政府圈地改建,不能接受孙子小宝病逝,也不能接受儿子儿媳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犟着拒绝同他们一起去深圳定居。执拗的人都是孤单的。郑先生算是个真正的留守老人,怀着满腔对孙子的爱无处安放,全数寄托给了邻居家的“精神留守儿童”顾晓阳。
顾主任在家也是不苟言笑的样子,说什么都淡淡地。饭后听着新闻批改作业,还要让晓阳坐在一边复述新闻。发现晓阳脸上的伤口,第二天便喊来下课踢球的全体孩子和体育老师,还要逼着晓阳指证自己的好朋友先动的手。他怕这个沉迷足球的好朋友带坏自己的孩子,干脆连好朋友参加校队选拔的资格一起剥夺。
这不问青红皂白的做法让晓阳背上了“出卖兄弟”的骂名,没了朋友,也没人再喊他踢球。他等办公室空了站在父亲的办公桌边嗫嚅半晌,却只喊得出两声细弱的“爸爸”。
要用郑先生的话说,“父子不和,天经地义”。传统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就是一个成长与反抗的过程,也许终其一生,父亲在儿子眼里都是一个难以亲密的存在,能够从情感上亲近已是难得。被自己的懦弱和父亲的压制激怒的晓阳顺理成章地投靠了隔壁抱着足球的老顽童,一老一少一起度过了一个隐秘而温情的多事之夏。
影片一共三条故事线:晓阳在明,抱着尚未成伤的少年烦恼,从晓阳的视角里牵扯出顾主任(夫妇)的中年危机,也算平铺直叙;郑先生在暗,怀着悲痛和孤寂陪伴在晓阳身侧。虽然是以孩子的视角和生活为主将情节和事件进行串联,但影片的整体调性都是温和而克制的,基本没有爆发性的冲突和情绪点,更符合成年人的行事风格。同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越难疗愈的伤口,反而藏得越深。
电影里第一个相对激烈的矛盾发生在晓阳父子之间。角色设置顾老师拥有父亲和教导主任的双重权威,对晓阳来说是绝对权力的存在。他像孩子一样玩耍的时间少得可怜,玩具都是回家路上捡的,只能在深夜熄灯之后偷偷地玩,然后藏进床底下的铁皮盒子里。这个铁盒子在影片中段被顾主任直接翻房间拿走,将家长对孩子思想的侵略转化为非常具体的,行为上的剥夺,同时非常符合传统中国式家长“孩子没有隐私”的模式。
晓阳的反抗从这种强权使他失去朋友开始,随着发现父亲对新来的年轻英语老师的情愫而变得更加剧烈。从他问郑爷爷“结了婚的男人就不该抱别的女人了对不对”,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世界里的这一股权力不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从拥有这种认识,到独立反抗权威还需要一个过程。他的第一次行为反抗是合唱的时候走音捣乱,却在比赛结束后跑到了妈妈的单位躲进了衣柜;第二次是在爸爸的办公桌边睡着时听见一向冷淡的父亲对英语老师展露温情,便偷偷跑去教室拽来参加家长会的妈妈光临案发现场;第三次,则是拉着郑爷爷带着相机对父亲和英语老师进行跟踪:无论是表达不满之后还是想要纠正父亲的行为,都需要借力身边的其他大人来进行帮助。
第二个矛盾是郑先生的“过去”与“现在”。孙子小宝幼年病逝,郑先生至今都无法接受,并因此迁怒于已经开始了新生活的儿子和儿媳。虽然晓阳负气跑来找他拜师才正式开始了两人的相处,但实际上是他先抱着足球对晓阳投其所好,将想要对孙子小宝进行的陪伴和爱都转嫁在了晓阳的身上。片子里有两次郑先生带着晓阳见到他人,第一次面对茶馆老板对晓阳身份的误解,郑先生不发一言;等片尾再次面对“您孙子吧?长这么大啦”的询问,郑先生终于可以开口说道“这是邻居家的孩子”了。同时在晓阳的陪伴之下,3年之后,他终于去给小宝扫了一次墓,算是正式面对并离开了过去。(看到郑先生把脸贴在墓碑上,让晓阳给他和小宝照了一张相的时候,直接泪奔了)
第三个矛盾,是顾主任夫妇间的“中年危机”和“七年之痒”。顾主任一心想提拔至副校长的位置,以平等面对妻子在戏剧领域的卓越,同时两个人都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得更多,发生事情时不免互相推诿。在这段支线里,笔墨更多表达了顾主任的强权外在和软弱的,需要支持的内核之间的对比。觉得自己在事业上不如妻子耀眼的自卑心理使他在妻子提名角逐梅花奖的庆功宴上不服输地宣布自己下学期被提拔成副校长的消息,对年轻老师的扶持和情感佐以资历和权力上对对方的帮忙(开解,帮助对方留校等)进行表达,对儿子进行着“我要对他的未来负责”的强势管控,这里,郑先生回以一句“你是为他还是为你自己”戳穿了顾主任自身对权力的依赖和需求。
信任的过程,就是暴露伤口的过程。一切在这个暑假发酵生长,在夏天结束时复苏发芽。郑先生终于可以向前继续生活,决定搬去深圳与儿子儿媳同住。但对晓阳来说,这猝不及防的离别是他成长之后的第一节课,要明白大人的世界,单打独斗的时候总是更多。幸好,他终于有勇气拿出铁盒子里的报名表对爸爸说,我要参加选拔,我真的很喜欢足球,也请你让我的好朋友能够参加选拔。刚愎冷淡的顾老师失去了寄托着他的柔软和激情的年轻老师,最终也未能提拔上副校长获得更大的权力。他给儿子的申请表签了字,并将装着孩子心爱的一切的铁盒子默默放在了晓阳的床头。
说几个很喜欢的细节:晓阳有两次装睡,一次是在办公室偷听了一会儿爸爸安慰女老师,还一次则是顾老师将他的铁盒子偷偷放回来的时刻。看到这里不免想,谁说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呢,这只是他们狡黠地,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
最后在杭州的足球俱乐部,晓阳的幻想里,自己穿着郑爷爷给的球衣和好朋友一起驰骋绿茵场,一脚射门晃过了守门员老爸,郑爷爷是裁判,妈妈,小班长和英语老师站在场边替自己加油助威。父亲担任对方门将,是个对立的角色,郑爷爷作为裁判应该象征了足够的公允和信任,而站在场边的三位女性里为什么有晓阳心中“疑似破坏自己家庭”的英语老师呢?英语老师穿着表演时漂亮的晚装,是个很有趣的意象。
再则,顾老师最后给申请表签字时,抱怨过“给你洗衣做饭当老妈子”的妈妈举着炒菜勺站在父子俩身后担心地张望,也是很可爱了。
最不会写结尾了。总体而言,这是一次惊艳的周日消遣,像去看电影的这个下午一样清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