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2(残缺部分1)

“真的,我知道一个人在外奔波在连父母都不帮助的情况下,一个人会活得很累很苦,其实我现在的处境与你差不多:没有稳定工作,没有知心朋友,没有良好对象,更没有高学历高资本。可能天被大哥的执着或者说是坚持所打动:一位女人来到他身边并默默地为他付出,操理家务并支持他的事业,才有了今天的生活,现在其它的事她都可不做,因为我大哥一手承担,夫妻俩一起抚养两位孩子,大哥一直很勤奋,我知道昆悠你也很勤奋,坚持创作自己风格的作品已六七年,但你现在缺少发表的机会以及认可你作品的读者,不过我相信到最后,你才是我们所有人之中最成功的最有成就的人物。”

听了许多,我一句话都没说,让他把他想说的话慢慢说完,此时昆悠才开口:“哈~你不用夸我,我还没那么厉害呢,我差点就像梵高那样了,创作真的难以谋生呀,有众多因素会制约你的坚持和努力。

这时,我们正好回到了挚友家门口:“再给你说件事,你知道我大哥是怎么和我大嫂认识的吗?”

“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是对面那户人家。”说着他便向前一指:那间屋子里的客厅正亮着光呢。

“他介绍对象给大哥,其实我知道那小子也喜欢大嫂,可他迟迟没有勇气向她表白,但出于好心,看大哥没有女朋友,正好跟大嫂又是同事,在南门口国光超市里工作,没想到从大哥与大嫂相遇的那一刻起,他们便产生了爱情,后来那小子看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好,越来越亲密,不是搂就是抱的,出于嫉妒,想把嫂子回来,可你知道,感情都进展到那个地步了,大哥当然不肯,最后他们朋友俩便终止作为兄弟的关系,谁也不理会谁,就算在大街上看见对方,也再不看一眼,各走各的路,说起来他的行为也稍微伤了大哥的心,断绝朋友关系前他对那朋友说了一句话:假如你真的喜欢她并一心一意追随她的话,你为什么不全心全意不顾一切地向她表白呢?那朋友无语,转头便离开了。”






另:

梵高画作解析:

《有乌鸦的麦田》

作品年代:1890

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赏析:《乌鸦群飞的麦田》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

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据说这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画,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罗纳河上的星夜】

名称:罗纳河上的星夜(星空)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

时间:1888

解析: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悬在上面,城中的煤气灯闪着小仙女般的甜蜜,倒映在河中。他将这夜的瞬间转化为自己长久以来的信念: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弭不见。

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缓缓拍打的水面和星空。一对中年夫妻,手挽手,全神贯注,望向天际,就像他笔下的播种者,似乎在水面行走,并要进入奇迹的核心,在无限的门口拥抱。

梵高和他们一起,和那天空一起,到达了自己惊人的想象:他们感受到的,就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我们看到的,是令他们心醉神迷的景象,捕捉下这景象的,不是平淡无奇的人物描画,而是完全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测量的感官陶醉。

正像梵高自己说的,他希望自己可以捕捉我们心灵的丰富与完全;最终,他做到了。可梵高还是要对付自己脑海中的喧嚣。

【夜晚露天咖啡座】

名称:《夜晚露天咖啡座》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81×横65.5厘米

收藏: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解析: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激发了他作画的热情。

他在这幅画上,用黄和蓝来表现一种独特感受。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梵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收获的景象】

名称:《收获的景象》

类型:布面油画

时间:1888年

解析:梵高于1888年2月离开巴黎来到阿尔勒,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 “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远景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平远的效果。

梵高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把我们的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

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十五朵向日葵】

名称:《十五朵向日葵》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100×横76厘米

收藏: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解析: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鸢尾花】

名称:《鸢尾花》

类型:油画

时间:1889

收藏: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解析: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名称:《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类型:油画

收藏: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时间:1888

解析: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

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

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

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梵高画了很多以桥为主题的作品,他仔细观察蓝天和四周生机盎然的景物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地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画家从河对岸描绘了这幅景致。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色彩实验,画家大量使用蓝、橙补色,整张画在三原色调的展现下,达到画面平衡和谐的效果。光影的感觉在画中不太明显,全然以颜色为主导。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赋予作品浓郁的日本风格。

【阿尔勒的卧室】

名称:阿尔勒的卧室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72×横90厘米

收藏: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藏

解析:1888年9月,梵高搬入黄房子,靠提奥供给的生活费,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他希望将黄房子建成他梦想的艺术家聚居地。

他选择了式样普通、格调不俗的家具来布置,而他自己房间的摆设却出奇的简朴。提奥劝说高更去与哥哥同住。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描绘了自己的卧室。

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这次画的只是我的卧室。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要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一走进这个房间,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现卧室不应受到干扰的宁静。”

这张卧室画是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它表现了梵高内心世界中的一些东西。他多次提到过这幅作品,并且在书信中勾画过它的略图;在圣-雷米住院时,他还画了大同小异的另外两幅,一幅是打算给提奥的,另一幅准备给母亲和威尔。其中所突出的宁静与睡眠把这幅卧室图与梵高不稳定与疲惫的精神状态联系了起来。

【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名称: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类型:油画

时间:1888

解析:在阿尔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围,有三个公园,梵高为此画了一些草图和油画作品,梵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了公园的一角。这幅画绘于1888年,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绘制的应该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为数不多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有丝柏的道路】

名称:有丝柏的道路

类型:油画

收藏: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时间:1890

解析: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午睡】

名称:《 午睡》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藏

时间:1890

解析: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传达爱。

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人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

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既可以领略梵高是如何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演绎成梵高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

【梵高在阿尔勒的家】(黄房子)

1888年5月梵高在阿尔勒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房子。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

梵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达阿尔勒)。

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

梵高打算把阿尔勒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它并不华贵,正相反,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

在他的作品里,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是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梵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画装饰画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张挂一些向日葵以欢迎高更的到来。

梵高觉得这里的阳光和日本一样明亮,他在这里租了个有四个房间的房子,梦想将其变成艺术家的乐园,就是画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颜色较其他建筑物响亮,他称之为“光之屋”,并将黄色命名为爱的最高闪光,房子前脚步匆匆的就是他本人。

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空中繁星闪烁',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一次,我尝试着关闭了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但是从关闭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我有多么离不开朋友圈。那种感觉...
    遣词君阅读 804评论 1 3
  • 心灵对话.写作小组第24篇 最近有一个感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是否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与这个人是否能够在...
    美丽的小鱼阅读 173评论 0 0
  • 前些日子读到一篇关于如何在朋友圈假装读书的文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精髓是:晒书要小众且有深度,以凸显品味之高。 我不...
    流苏月白阅读 560评论 0 0
  • 小时候曾在云贵川生活过几年,从小酷爱吃辣,什么辣子鸡麻婆豆腐土豆丝儿凉皮凉粉小面米粉都喜欢加辣加辣,怎么辣怎么好吃...
    你的喜欢很重要阅读 32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