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创新
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锦上添花,是在原有的已经形成的生态体系之外,发现一点点没有被别人发现的东西。
无论是商品或者是人,一定是让商品在那个场景下成为完美的道具,这一刻的时候,产品在用户端的价值被放大。
二、定义场景
今天的用户变了,IP时代来了。在媒体时代,空调最牛逼的是海尔,但在互联网时代,董明珠的IP让你更相信“好空调,格力造”。
原来的品牌不懂用户诉求,从性价比到品牌比,产品没有进入到用户的场景调配。
叶明强调了一个关键词“文化自信”。他认为当下的消费本质是“文化自信”,要在品牌端懂当下的年轻人,才有机会。
通过面对新通路,新人群,新生代,我们有没有新的形象,跟用户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
电商很大程度上建了一个高效的闭环,可以迅速让产品和用户见面,完成早期的用户体验。叶明老师举了“故宫淘宝”的例子,2016年故宫淘宝的销售是它过去十年的总合。
他还举了他和另一个人同时追一个姑娘的场景,他不断的去讨好姑娘,可他的竞争对手却是通过不断的打他,这就是传统和现代,两种完全不同的竞争关系。
用户实际上只会为场景买单。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故事和内容可以迅速被传播,但广告本身不能。如果不懂年轻人,如何能改变?做年轻人的用户场景,就要从懂年轻人开始。
褚橙卖的是“老爷子的故事”,格力空调卖的是“董明珠”。我们要思考的是,如果抛弃产品之外,我们还能为用户做什么?品牌端如果不能够建立强大的IP,不能够产生内容,不会产生流量变现。
调查用户的场景变化,凸显用户的场景价值,让产品为消费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当一个产品在一个场景下成为标配时,会拉动这款产品的销售。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品牌端,产品端,同时具备这样的属性,是否让我们的产品纯粹一点,比如说纯粹的高粱酿制。
我们不想做广告,我们希望做的是应该在用户需要你的那一刻,成为那个场景下最完美的道具。
比如,吃韩餐喝真露,吃日料喝清酒。重庆的标配是什么?吃火锅。现在,江小白成为重庆火锅的代名词,在重庆,没有江小白的火锅店,不是正宗火锅店。
PPPS法则:用户→产品→品牌→渠道
而传统路径是:渠道→产品→品牌→用户
用户的购买场景路径如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很窄,现在很宽,甚至是粉尘级的碎片化。
三、品牌的力量体现在两方面:产品端、用户端
用户端定义用户往上一个逼格;产品端定义对等用户。
消费升级:产品端体察用户情绪;品牌端连接用户情感;用户端只关心用户喜欢的场景,一个品类,一个场景。
不对称竞争:IP故事
1、产品端
并不是服务越多越好,用户不希望有太多的选择,对于一个普通的用户来说,让他在一个品类当中几十个选择项真的是太难了。
用户要的不是你很牛,用户要的是他自我感觉他够牛,就像今天的用户,在购买首饰的那一刻,当下的年轻人大部分愿意选择卡地亚相对小众一点的品牌,而不是大金大银。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餐厅主动询问有没有江小白时,渠道方会主动找过来,产品方自然占据主动,从用户端倒逼渠道。
2、用户端
我们输出产品的同时,也输出用户需要的内容,从而定义场景,将原有的场景放大。当时我们定义的是送给身边的三五好友喝的,后来发现被甲方拿去做乙方的公关了,他拿这个产品,从而定义了这个场景,由用户端发生的场景。围绕这样的用户做事情是有价值的。
3、品牌端
用年轻人的心感受年轻人的需求,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接近年轻人。例举了江小白音乐现场、街舞大赛、涂鸦比赛等。
最后,我们为什么来混沌学习?因为通过学习,起码牛人们在说什么你知道,否则你连别人说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混?我们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执行力。
4、互动论坛
好与不好就在于你是否可以做出差异化。
用伟大的使命、改变世界的梦想,去找到合伙人。
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如果找不到,说明段位不够,先做强自己。
商业模式和产品不是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
刻意练习是指学习力,学习力符合实际需求;学习,不一定符合实际需求。持续的学习力很重要。前沿的人在思考什么?顺势+事情+一群人=价值
学习没用,学以致用才有用。光明白没用,要有核心能力才有用。书籍推荐《指数型组织》。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34天
大型演讲活动复盘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