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儿学会骑自行车了,用了两个下午,相比较来说,她这个速度是慢的,因为我知道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一两个小时就学会了。
不同的是,妞儿练习的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帮她,她独自练习了两个下午,第三次骑时,才能顺利骑行。
当然,能自如骑行后,她自豪极了,拉着所有家人看她骑自行车。
虽然学的慢点,但我觉得很好,妞儿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自体验了学习从开始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伴随这个过程她自己内心的所有感受,以及随着练习的进行,她内心感受的变化。
其实我们学习某一门知识也好,学习某项技能也好,都会有一个共通的过程
拿学骑自行车来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1,注意 :她要先注意到别人骑自行车;
2,感兴趣:注意之后,内心升起对骑自行车的兴趣;
3,认知阶段:形成自己的目标,就是我也想自如的骑自行车,并观察和理解别 人是如何骑自行车;
4,分解阶段:把整套骑自行车的动作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动作,逐一练习;
5,联系定位阶段:将各个动作联系为整体,形成固定的程序式反应系统;
6,自动化阶段:使整套动作娴熟协调,形成身体自动化的反应;
经过完整的这六步,孩子肯定就可以自如骑行了。
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中说:要通过允许你的宝宝获得完整经历,最终让他有能力享受(或忍受)各种各样的经历,而不必总是心神不宁。
让妞儿自己练习就是为了让她能在不被干扰的情况下,独自体验这个完整的过程。在家长的帮助下虽然会学的快一点,但我觉得在妞儿现在的年纪还不必追求学习的快速,反而认识学习本身的过程更加重要。
而说到心神不宁,我最近见过几个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有初中的,有高中的,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些孩子的心神不宁,很想好好学习,但又不知从何学起,对于学习的完整过程和具体步骤基本没有概念。
所以看似坐在那里对着书,实则根本谈不上效果与效率,花了时间花了精力,成绩却没有提高,导致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更加的不自信,不自信后就更不知所措,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即使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我觉得在最初也应是帮助孩子认识和掌握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急着学习具体内容。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句成语在教育中同样适用,学习这件事有它的步骤和策略,这些就是孩子们学习上的刀,而现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对此也不了解,导致孩子们拿着钝到不行的刀去砍柴,人累到不行还砍不了几根。
我自己大学以前妥妥的学渣一枚,所以特别能了解那些成绩差的孩子们的心情,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实在是对学习本身根本不了解,更没有成功的体验,所以是既不知道路在何方,也不知道目标在何处。
妞儿今年七岁了,对于她学到了多少知识我一点都不着急,我更愿意她能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时间和空间去好好体验学习的过程,自己的内心感受,体验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带给她的自信与满足,这过程对孩子内心中生命力量的生长和累积至关重要。
当我看到妞儿自豪的给我展示她的车技的时候,她笑的那么自信快乐。
学习的过程都是相通的,妞儿独自学会了骑自行车,她就能了解到,只是对一件事有兴趣还不够,还需要去观察和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还要经过一个相对无聊的练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先练习,然后找出自己哪里有问题,再调整,反复多次后,她才能完成这一整套动作;再通过多次的练习,找到自己的节奏,使这一系列的动作成为自己身体自动化的反应。
当她再去学一样乐器或者学某项运动的时候,她会知道只有渡过了练习的无聊期才能自如应用,而知道前面有什么的时候,就不容易被眼前的无聊吓跑。
幼年时期是孩子建构作为人的基础层面内容的时期,一个人也相当于一座建筑,最底层的那些才最关键,没有夯实的地基无法盖出高楼。
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孩子才能懂得学习,愿意学习,哪怕其中有无聊,有劳累,也不妨碍学习成为一件令人快乐和满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