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来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每天仅有中午和晚上的一点零碎阅读时间,昨晚终于功德圆满,心有所想,遂以成记。
对于中国人而言,西游记应该是四大名著中最被人们所熟知的文学作品。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想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孙悟空情节,将其视为人生偶像,甚至假想自己便是那翻云覆雨的行者。我至今仍然记得十几年前的某个仲夏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爷爷指着天上的月亮跟我讲如来将孙悟空的头压在了桂树之下的故事。
就西游故事本身而言,原型自然是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一事。本文重点不在于此,因而不加赘述。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版本其实早在明朝吴承恩之前便早已成型。而说书艺人便是主要传播者,为了抓住观众眼球,故事情节往往走向下三路,有记载的元代《西游记杂剧》中便有“娘子不深,弟子不浅”一言,如今读来却也有趣。吴承恩对西游故事的整编无疑的成功的,使其从民间艺术转变成殿堂文学。然而书中很多情节的刻画描写仍然不难看出当年街头艺人说书的痕迹。
西游故事民间基础最广,而原著的阅读率恐怕是四大名著中最少的。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故事流传太广以至于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再逐读原文。当代人了解该故事内容的途径除了口耳相传以外,更主要的当是来源于影视剧中。特别是央视86版西游记,已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然而,影视创作与原著之间仍然有些出入。最典型的便是对唐僧的刻画,读罢原著,心中之前正直、慈悲、执着的形象轰然倒塌,取得代之的是懦弱、欺软怕硬、忠奸不分、优柔寡断的“脓包”样子。最典型的一幕是在收复小白龙之前,唐僧抱怨腹中饥饿,行者便要去化斋,而唐僧又恐豺狼虎豹,行者便说留下保护师父,唐僧便涕泪横流道我着实饿了便如何,气得金猴怒道如此脓包如何取得真经!还有路过乌鸡国一回,其善恶不分溢于言表。原是行者捉弄八戒驼那死去的乌鸡国王,八戒便存心想要报复,回去便跟长老说行者可医得死尸,行者辩解说难治,八戒便唆使长老念紧箍咒,那长老果然依言。更让人不解的是,行者说可去阴司里治,八戒佯言说师兄曾说阳世也能治得,长老果然继续念咒,逼得行者只好去阳世里想办法。就取经队伍而言,唐僧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代表了整个团队的目标与方向。而就取经的信念来说,唐僧却未必是最坚定的,文中有多处提及长老思乡之情,感慨如此一步一灾何时能到灵山。而行者一句“若师傅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着实惊为天人。其实试想一下,行者自石破天惊那一刻起到修道成仙,再到被压五指山再被长老搭救,期间历经多少苦难,方才修得那份执着心智。而那长老肉体凡胎,历经十四遍寒暑取得真经已是不易,期间偶尔抱怨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逼真。
至于八戒,可以说是书中最为有趣的角色,作者也从来不惜笔墨描写他的懒惰与贪吃。路过通天河一回,唐僧落水,陈家庄的人问陈长老哪去了,他答他姓陈,如今改名陈到底了,着实令人捧腹。而他与唐僧的关系是文中十分值得玩味的地方。一般人皆以为长老宠溺八戒,而我则以为长老怕八戒。首先,唐僧在取经团队中能力最弱,而紧箍咒可以帮助他克制能力最强的孙悟空,孙悟空自然可以克制猪八戒,可这并不代表唐僧可以直接克制猪八戒,因而唐僧对于猪八戒的态度的隐忍而非宽容。此论也可以乌鸡国一回为例,长老一夜惊梦忙叫“徒弟徒弟”,八戒却说“什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可见八戒对于唐僧毫无忌惮,而唐僧对于八戒也无计可施。
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渐渐失去儿时的神话的呢,心中没有了超级英雄,而我自己也失去了超能力。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是让我们自己将幻想一个个扑灭的过程,就像余周周终归要和格里格里公爵和克里克里子爵说再见,艰难又自然。
2015.9.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