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梁衡的散文《人人皆可为国王》,体会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博大精深和意犹未尽。也同时知道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和浅薄。不停的反问自己,那个读了十几年书,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自诩甚高的人呢?如此优美和意境深远的文字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无从知晓。恍然大悟原来我根本就没有用心在读书,而是在应试而已。这真是不读书愚而可悲,只读书迂而可惜!
人之初是性本愚,读书才可以使人明智。读经典读古文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豁然开然,那种言简意赅的词句表达的丰沛的情感,那种朗朗上口细细推敲的美妙。才真正切切的感受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和其真正的文学之美。是其任何一种文学载体都是难以言说的。
但现在却是速食文化,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这些传统的精致的文化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潜心学习却被认为无用武之地,在浪费时间。尤其当你还在拼命为物质生活挣扎时,学古诗词纯粹为了陶冶情操真的有必要吗?
前几天看到中国古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是个送快递的小哥,突然间我豁然开朗了。学习不一定是非要有用才学,可以为兴趣为怡情养性。像那快递小哥一样,十几年如一日的背诵那优美的诗句,融入骨髓。成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许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发现你的人生得到了升华,生活的意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昨天又听了一期樊登读书会讲了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寻人不遇》。跟寻作者的脚步,踏遍中国的大千世界,角角落落。用诗的意境寻找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留下的诗人的足迹,在他们曾经的生处和墓前倒上一杯酒,用他们的诗词畅游曾经的豪情,婉约,苦涩和无奈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趟洗涤心灵的诗词之旅,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遍访中华大地。探寻不同时期诗人词人留下的精彩。有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王纬,韩愈,陆游,孟浩然……还有那些我们不甚熟悉的。他们有各自的风格和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生活格局。有那些我们从小就背的滚瓜烂熟的,还有那些晦涩难懂即使细细推敲也只见其形不会其意的。
细听作者对中国古诗词的如数家珍,对文学大家的博文见其深,真汗颜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蒙昧与无知。突发奇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带着一本书来场行走的文化之旅,那是怎样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