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林超讲关于教育革命方面的视频,提到未来孩子教育的中心将由学校教育逐渐转移到家庭教育等有关内容,有网友便吐槽说那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暂且不论这是一种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是理想教育的样子,我想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说学生时代的教育从来都是教授学生该如何学习屈原、学习苏轼宽容善良,热爱生活,一方面,对于社会和复杂人际关系的无情摧残与打压,想要报复却发现根本无力回击;另一方面,自己内心的宽容和善良主导着行事,也无力回击,这样的矛盾浮躁状态让人陷入迷茫(来源戴建业视频分享)。”
我想很多过来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但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有人可能说,小问题,慢慢适应社会就好了;有人也可能说,职场问题不用太在意,想开点等等。可这并不能解决当事人目前的烦恼和情况。
或许,当事人只有去经历过一些事后慢慢吸取教训,最终克服了心理压力,也或许一直沉浸于迷茫中不知所措。前者或后者,经历的痛苦一点都不会减少。
这样的现实故事,就是传统教育带给我们的。
尤其有孩子的家长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上述的迷茫和痛苦,你是不是会有些心疼?你的安慰又真的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降低迷茫吗?
我们总是误将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孩子未来学习的重点,可家庭教育与认知才决定了未来孩子要走的路有多远。
我们生活中听过很多有关孩子抗压能力脆弱的报道、也知道很多高中生一进入大学便丧失学习的能力、也了解过很多人毕业后都在人云亦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总以为考上大学就能有个好工作,后来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便陷入了迷茫中,也成了大家口中“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
这不是批判传统教育不好,因为很多代人都是传统教育的红利者。
只是表达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它应该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就与家长认知水平息息相关。
新时代中,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要激发的是自我成长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实践能力等。例如,提前带领孩子接触科学技术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实际上对个人未来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
时代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是我们目共睹的,比如大家熟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样化。但再往后推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传统教育中以追求高分成绩出来的那些学生们,还能像现在一样适应发展吗?会迷茫吗?会浮躁吗?
以上内容仅仅属于个人观点,希望这些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参考。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