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周二,晚上,北京➡️上海飞机初稿;凌晨,酒店完稿
最近在得到大学的学习中,在个人分享选题和内容打磨上出现了困难。按照18分钟分享的惯例,对分享内容有两个关键性要求:只有一层逻辑结构、最好不超过3个观点的总结。因此,分享内容更倾向于关于xxx的三个心法,实现xxx的三个关键步骤。
这其实追求的是简单、马上就会、一键秒懂。部分知识点、小切口的问题可能适合这种模式,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上,关于组织的问题,就无法表达说通过一、二、三步解决,或三个关键要点你解决。或者表达出的步骤或要点,每一个都相对复杂,难以做到易懂。
组织问题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但凡系统性问题,必然涉及多个影响变量,且变量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系统性问题的影响变量之间,通常会存在两种主要的影响关系。
1. 共同作用关系。
多个关键因素同时发力,共同带来了一种结果。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只有一个关键因素发力就能带来结果,或者说,这些关键因素上,不能有明显短板,才能带来好的结果。
2. 互动影响关系。
关键因素之间会产生互动影响,某一变量的变化往往会带来其他变量的某种反馈,可能是同时向好,或者是向相反的方向反馈。正反馈的变量间可以放大效果,而负反馈的变量间就需要寻求平衡。
组织问题的梳理和解决,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只关注到一个方面,但可能发现效果不佳或格局过小,之后渐渐可能会变成两个、三个,最终“变成谈钢琴十指联动”。所以,要想全面的整体性的分析组织问题,必须搭建分析模型,厘清关键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影响关系。
模型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必然正确或唯一正确的组织分析模型,主要确保两点即可:
1. 确保关键变量不缺失,且关键变量正确。
2. 确保关键变量间的主要影响关系不缺失,且主要影响关系正确。
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关键是能够把关键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说清楚,并能够持续的应用这个模型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应用优化和完善模型。
在模型的应用中,针对共同作用关系变量,关注现有系统中是否有关键变量缺失或短板(作用发挥不足),找到它,并明确怎么改进。针对正反馈的互动影响变量,找到主变量(优化容易且成效大的变量),提升它。针对负反馈的互动影响变量,找到临界点(平衡点),确定控制底线和阈值。
抛开组织问题的分析和组织问题的解决本身,我们能做到很好的理解组织问题、搭建组织问题分析模型,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过程,不是简单几个步骤或秘诀、方法就能搞定的事情,需要很多的学习、经历,持续不断的思考、应用、优化。
所以,“组织规划师”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