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世界,朋友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里面亦有一个小世界。
1
“今天真倒霉!一出门就遇见小偷,真该死!”
“XX真是大傻瓜,被占便宜也不知道。”
以上是小A的朋友圈状态,抱怨生活、抱怨同事、抱怨天气,好像天底下所有人、所有事都对不起他一样。
之后,他又做起来微商,天天刷屏。一刷屏,看着他商品刷屏和抱怨生活夹杂的状态占据了我的手机屏幕。
忍受了一段时间后,想了想,反正也不常联系,索性就删除了。
某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谈起了小A,我问朋友:“他还在朋友圈天天发那些东西么?”
“不知道,我把他屏蔽了。”
“我记得,你以前和他关系还行呀!”
“我之前劝过他,让他少发负能量的状态,结果他说他的底盘他做主,我就只能默默屏蔽。”
微信是你的,虽说你想发什么状态就发什么状态,但是也希望能考虑考虑看的朋友的感受,大家喜欢看到世界是美好的,你的状态天天都是灰暗的,时间长了,就只能说再见了。
2
晓音是除了那些做微商的,朋友圈发的最频繁的。
她的朋友圈充满了生活气息,她是一个学音乐的女孩,今年研三了,四年前与她相识,从来不曾联系过,却感觉很熟悉。
看着她复习考研、拿奖学金、打工、参加音乐会、申请交换生,生活中遇到快乐和苦恼的点点滴滴都会发状态,这是一个凡事无不可以对人言的女孩儿,生活坦荡荡。
今年去台湾作为交换生学习的她,朋友圈更新的更频繁了,朦朦胧胧的让人扳着他在台湾走了一遭。
不抱怨、不做微商充满生活质感的朋友圈,你喜欢吗?
我喜欢!
3
小栾是我朋友圈女神!
我们从未见过,不过是在一个群里,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互加了好友。
刚开始,我对这个女孩从未注意,直到——
她开始准备考研时,那个时候的她,为了考取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天天拼命学习,朋友圈签到。每天各种学习进度的签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持续200天柯林斯词典的学习,那个时候我连柯林斯词典都没有听说过,而她坚持了200天,学完了一本词典。
最后她跨专业考研失败了,生活并不是所以美好的故事那样,只要我拼命努力,就一定会求仁得仁,大结局一定是Happy Ending~
但是生活一定会偏爱那些拼命努力,又从不放弃的人。
考研失败的她,没有选择二战,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家电网,第二年又考上了非全日的法律硕士!
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国家电网、名校法律硕士、英语老师……
她的存在,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是斜杠青年,从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成长为朋友圈里的女神,影响了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长成更好的自己。
她的朋友圈,满满全是正能量,不是所为“你见过凌晨4点的北京”这之类,而是一种默默地努力,慢慢的成长,以一种更好的姿态迎接明天的自己。
有好课,她也是从来不吝推荐,根据她的推荐,我也报名准备开始柯林斯词典课程。
曾经的她是我学妹,如今的她是我的榜样!
4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发朋友圈的人。
自认为生活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值得发朋友圈的,并且总是发朋友圈,尤其是广告类,担心会打扰到朋友。
前段时间,参加答题直播的时候,特别缺复活卡,就发朋友圈,发现没有几个好友点击看的,突然明白之前所谓的担心,纯粹是自己想多了,根本就没有人会关注我发了什么,也就无所谓打扰不打扰了。
卸下了这份担心后,继续发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太多顾忌,不过只控制一下频率,别刷别人屏就是。
之后有一天,有个同事,说她打开我的链接,也下了软件答题之类的,猛然间明白:朋友圈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发了朋友圈,就不是独立个体的,总有人会看到,然后得到些什么,或者失去些什么,而你亦然。
爱默生说过:“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快节奏的今天,朋友圈就是朋友了解你最好的途径,根据吸引力法则,相似的人早晚会相聚在一起,希望我们朋友圈里的小世界都是正能量、真善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