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两天大家对上面这张照片一定不陌生
图片中的人是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这张照片最早发布于4月11日,文字显示图片摄于4月10日,联合国会议后。大使深深弯下的背透露出他的无奈悲伤,这也戳痛了中国人的心,再一次提醒世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这段话和图片赤裸裸的展示出英美法“欺软怕硬”的态度。貌似欺软怕硬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大到世界范围国家间的外交,小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甚至是在孩子的世界里都存在着“欺软怕硬”!
好友的儿子今年6岁了,刚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里像个小霸王,只要自己提出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要不然就朝家长发脾气,对爷爷奶奶更是霸道,甚至和爷爷奶奶顶嘴,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好使。但是一旦出门玩或去到学校,看起来就像变了一个人,小心翼翼,也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自信。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不敢直接面对,据理力争,只能任人家说他,不敢还嘴,没有一点反抗。
当慢慢发现孩子这种对比明显的现象之后,好友很苦恼,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形成这种“欺软怕硬”的性格。
那么孩子为什么形成了这种个性呢,其实归根到底原因还是来自家长。
第一、教育方式不当。如严父慈母的模式,父亲打骂发脾气,妈妈哄爷爷奶奶宠,这种一严一纵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听一个人的话,当他“怕”的那个人不在的时候,他就肆无忌惮,和爷爷奶奶一发脾气一耍赖,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长此以往,这个孩子就学会了,跟不同的人相处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与他成长的经历有关。比如第一次他并没有向大孩子妥协,但是却遭受了欺负,无奈之下不得不屈服。或看着别的孩子都乖乖听大孩子摆布,他就只好低头让步。而遇到比自己小的孩子或比自己弱的孩子时,孩子必然会把因大孩子欺负自己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发泄在比自己小的孩子身上。如果小孩子屈服了,孩子就会有这样的经验:比自己厉害的,就不要惹他,比自己软弱的,就可以欺负他。
假如孩子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引导呢?
第一、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换位”的游戏,在游戏时,让孩子扮演弱者的角色,父母可以抢他的玩具或他最喜欢吃的食物,如香蕉。因为这样就会让孩子明白,欺负他人,他人会很难过,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对。
第二、当孩子采用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想要达成目的时,请父母不要轻易满足,让孩子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凑效,这样的话,会慢慢削弱他“欺软”现象。
第三、如果孩子怕大孩子,父母可带孩子去与大孩子玩,父母可多多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同时,教给孩子一些交际技巧。如告诉孩子:“哥哥或姐姐抢你东西时,你可以大喊不要抢。”提高声音,大孩子就不敢抢了,这样是削弱他“怕硬”现象。
但是,在孩子出现“欺软怕硬现象时”,避免出现这样的教育引导:
不让孩子跟大孩子玩。因为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更怕大孩子,不利于改变其欺软怕硬的行为。
当孩子欺负比他小的孩子时,妈妈听之任之。因为这样会更让孩子在小朋友面前蛮不讲理、盛气凌人,加重孩子欺软怕硬行为。
孩子的很多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家庭影响,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想你的宝宝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精心护理这株幼苗的同时,父母要修心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优秀的父母才能带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