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的写作状态属于一种“中空”的状态………
虽然不断地输出,可是输入有限,没有了生活的深度感悟和持续输入,写出的文章平淡如水,水分极多,挤一挤可能没什么内容剩下。
而且要凑满千字也不易。感觉很多废话,不简练。
有点像写日记似的,有时候记记流水账,有时候灌灌鸡汤,拉家常吐槽生活,发泄发泄负能量,这些事自己看了都不忍直视。
写作和写字不一样,写字通过相对机械的模仿重复,可以把握字体的结构,而且提高对运笔的控制程度,还可以一边听音乐听相声一边写。然后在对字的结构有所把握后,能自如地控制笔锋,就可以写出有自己特色的字了。
写作就要专心了,没有办法那么快找到一篇篇文章来模仿。
可是写字和写作又好像有共通点,从“临帖”开始,或者就当做“洗稿”练习,模仿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就像好莱坞的电影剧本一样,有一定的创作模式,在适当的地方有适当的剧情出现,起承转合有科学的时间点。
可是我没有用心去研究这些东西,又想自己写出点东西,书读的也不够,熏陶的少,肚子里没墨水,挤出来的文字大家都不爱看。
可能也要对自己有点儿要求吧,可以偶尔写几篇流水账,可是久了也不行,祥林嫂式的创作模式自己都觉得烦,也要认真输出一两篇好文章,毕竟发表在网络上的不能够只顾自己。
想到《脱口秀大会》里王建国在总决赛中的那一段思考“在台上,我是要取悦自己还是要取悦观众?”
其实,这两者不完全是对立的,可以互相结合。
公众文章要有人欣赏,自己才会有成就感。就像一个作家,如果单纯地曲高和寡,也会有失落感。流传度对一个作家来说很重要。
通过扎实不哗众取宠的文章来吸引读者引发共鸣,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的文字目前还停留在不断暴露自己的创作短板的阶段,不过这也是件好事。至少,在掏空自己之后,才会摸索出一些门门道道。至少现在看文章,都会留神这篇文章的排篇布局。
眼红那些爆款文作者,可以带节奏博人眼球,羡慕那些畅销书作家,可以抓住当代读者的心,仰慕那些经典书目的大家,作品经得起时间的大浪淘沙……
每个写作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妄想,可以雁过留痕,就像儿时期待投稿作品被印刷成铅字的快感。
这就要写作的人要不能太“小我”,虽然很多的素材都是生活的历练和感悟,但是要在文章中适时“高于生活”,因为毕竟文章不能自说自话,只顾自己吐个痛快,还是要带给他人一些东西。
“中空”的状态出现对我来说也是好事,这就是给我自我修正的一个契机。持续写作就是不断暴露缺点的过程在修复bug的路上不断完善。
写作中空?我刚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