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20亲子成长迹群里有一个讨论论题:父母的兴趣爱好,会对孩子有哪些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我想,这个论题,大概可以延伸得更宽泛一些:家庭环境,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这个说的是遗传的影响,内在的影响。这个内因,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孩子,于智商于天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我们大概都曾听过印度狼孩的故事,被狼哺育长大的孩子,身体上和行为上都有了狼性,即使后来回归人类社会,也很难如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终究也没能再适应人类社会,早早逝去。
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我的孩子刚满四岁,半岁以前,休产假期间,孩子主要是自己带的,孩子奶奶负责照顾生活。半岁到三岁期间,孩子外婆是带娃主角,外婆外公都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咿呀学语之时,说的都是家乡方言,外婆勤劳能干,她便喜欢来“帮忙“,外公喜欢饭后刁根牙签剔牙,乳牙都没长齐全的她便也要拿牙签放进嘴里。三岁之后上了幼儿园,奶奶住家帮忙照顾、接送,奶奶喜欢去跳舞,她听到音乐声起便会扭动起小身子,奶奶喜欢看电视剧频道的抗日剧,她即便是在国防教育公园里见到“jie fang jun“和“”“日本兵”的塑像,也要叨咕着几句“日本鬼子坏”“jie fang jun打日本鬼子”。
孩子成长的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外公外婆说着外公外婆的方言,爸爸妈妈说普通话,爷爷奶奶说的又是另一种家乡话。以致于有段时间,她想到一个词,竟会用三种语言说出来,而且还能准确区分是谁谁谁的话。
我的孩子喜欢看电视,不让她看会哭闹,在限制她看电视的事情上也费了不少心思,有一天,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孩子爸和我都在学英语,她大概自己看得有些无聊,便又央着要妈妈陪玩积木,妈妈说要等学完了英语,之后她便自顾自拿起书本,读起了《三字经》,而且很大声。比起严厉禁止看电视、或者苦口婆心的劝导不要看电视,这样的方式过程和效果都会更好。
所谓的言传身教,所谓的默化潜移,大抵就是这样。
有一句话说的好: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