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尔打开邮件,发现邮件内容是几个勤工俭学的孩子做的翻译材料,内心有点触动。当年曾梦想勤工俭学的我,现在已经毕业多年,那时候的想法和做法,还一直潜藏在记忆深处。
进入大学一年级之前,就想象着用自己的双手挣回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甚至还给家里寄一些钱。挣钱的方法是家教、打工、发表文章稿费等。这是心里想的,实际情况是,一分钱没有挣,学费是父母给的,每月都是家里给钱。
原因或者理由有很多,就像刚进大学看到公告栏里贴的很多很多兼职的小广告,其实,打电话过去多半是交了介绍费,就没下文了,反正就是骗你钱的多,挣钱的少,一般都是一些抄写、文案之类的工作,反正一看就没有技术含量,很适合刚高中毕业的人,尤其是老实人做。因为,有高年级学生提醒过不要受骗,所以,我没有去,但是,有些同学被忽悠过。
后来,真正兼职勤工俭学的一个班里面就两个同学,中间穿插着有个别的去做家教,绝大部分都是靠家里人供应。
师范类学校的学生,出去兼职的较多,家教,或者补习班里当老师,当然是英语。这样相当于实习了,提前当老师,进入职业状态。
还见过学校办公室,有大概几个同学,在轮流值班,每月几百块钱,是学校提供的,在图书馆或者食堂帮忙,一般钱不多。这些真正勤工俭学的学生很让人感动的。
凭借自己的力量,为父辈减轻负担,其实,从法律的角度讲,18岁以后,就不需要监护人了,父母没有义务给你学费,这是成人的事情,自己解决。当然,法律的运行需要考虑人文、社会及历史传统。还得考虑现实情况,18岁的小孩子,经济自理能力极弱,很难通过正常途径自我养活(更确切意义上是发展,吃饭是没问题),所以,父母继续金钱支持,促其完成学业,甚至帮助其找工作、结婚筹备、买房子之类的,这都是父母愿意做的,更何况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以后父母年老还得靠着孩子照顾,虽然,事实上未必靠得住,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都是这意思。
如果,家里实在穷,或者父母身体不好,或者其他特殊原因,还是有贫困学生,凭借自己能力勤工俭学,或者有个别想锻炼自己能力的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整体上把握个度,勤工的目的是俭学,以学习为导向,自食其力的目的和前提都是不能影响了学习,这是根本,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在把口袋填满之前,先得把脑袋填满。知识学习是第一位的。
不建议为了所谓的能力训练而长期地采取非脑力劳动纯碎耗时耗费精力的方式去勤工俭学(例如,去超市做促销等),除非你是当家教或者当授课老师,或者翻译之类能够历练你学习力的脑力劳动。偶尔短期还行。
一个大学同学在我给他借1000块钱时,直接给我打过来5000元,就说一句话:你现在缺钱,不要因为钱影响了你的性格。我给你,别舍不得花钱。还有高中同学一出手小2万。都是这意思,别影响性格。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会引起性格变异。
他的这句话我一直忘不了,别因为钱影响了你的性格。其实,可以借钱,贷款。这些钱对以后工作来说九牛一毛,别因为钱而影响了自己身体、性格和情绪健康发展。
后来,我给即将入学的学生谈到钱的问题时,都会重复同样的话,在你求学需要钱的时候,不要为了面子不接受亲朋好友的好意,可以直接开口。现在好了,可以直接去银行贷款,利率太低了,贴息,就是国家给你付一部分利息。
好好学习是根本,每周一本书,每天锻炼半小时,四年的付出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不过,很多人大学四年,用一根网线和一台电脑玩,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廉价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