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句让我触动的话。“阅读最终是为了思考。”我原来的阅读很随性,想起了就阅读,阅读了就把书丢一边去了,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思考的层次完全没有到位。
故事类书籍可以用故事图来整理阅读思路。非故事书籍可以用树形图,气泡图,流程图,韦恩图等来整理。还有就是分享,小段的演讲,这本书好在哪里,为什么值得选择,阅读后你能收获什么。相当于给这本书做一个广告,宣传片。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正在读什么书,感觉怎么样,如果觉得好,好在哪里,是故事的情节曲折离奇,还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你,值不值得推荐给别人看。要说,要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更有动力去多思多想,也更有成就感。
看书多未必就博学,买贵的书未必就有智慧,三亿元的茶杯未必装的是一百万元一斤的茶叶。关键是读书的方法论,以及更重要的是,读书后的思考。离开了独立的思考,书读再多,充其量也就是个电子阅读器。积累是为了突破,突破自我,突破思想的禁锢。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