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地铁时代的太原,明天一定会更美好!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太原的发展也会象没有红绿灯的地铁一样,进入快车道。地铁,有了第一条,就会有日后的若干条。现在地铁1号线正在加紧施工,3号线也在做前期工作,当地铁交通网成形时,就是太原全方位升级的时候。
记得至少在15年之前吧,太原市提出“南移、西进、北展、东扩”,也基本是在那个年代,市里提出让以工业即第二产业为主的万柏林区“退二进三”,农业在万柏林本就不是重点,再让工业企业和以煤矿经济为主的万柏林区退出第二产业,加大第三产业比例,我想在当时很多人是想不通的。人才、产业、基础建设、社会环境甚至是当时全社会的观念和理念问题,都一时无法转变过来。不光是万柏林,全市都不好转变,太原的定位是能源重化工基地,承担了建国初期156项大型骨干工业项目中的11项——工业是这个城市的底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难的。
如今,山西和太原正在按自己的步骤逐步进行产业转型。2020年即将收关,在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将开工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山西产业基地。其实早在今天9月,太原已确定在尖草坪阳曲镇北侧选址建设太原市科技软件信息园一期工程,根据规划将建设国内顶尖软件园。山西和太原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链条化”改造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和提供支撑;坚持数字赋能和弯道超车,加快全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进程,太原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转型路上奋力拓展。——产业转型一定会让太原走出产业困境。
东面有东山生态园、双塔公园、狄村唐槐园;西面有万亩生态园、王封一线天、西山旅游公路;南面有晋阳湖、天龙山、太原古县城、皇家园林晋祠、蒙山大佛;北面有傅山园、崛围(应该是左边山右边围)山、窦大夫祠。打造中的钟楼街片区和即将以新面目示人的督军府,再造明清及民国的风情,会让老城区焕发青春。——文旅产业也会助力太原转型。
“唐风晋韵,清凉胜境”,太原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太原的三甲医院总数和人均医疗资源在全国排在前列,在尖草坪区北部二龙山周边即将规划打造的北部康养区,我认为,如果这个康养板块好好打造,应该会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康养、医疗、养老的示范板块。上风上水的地方,有种观点认为,北面区域或将成为太原富人真正的聚居区。
网传,临汾的山西师范大学将迁入太原,位于太谷的山西农大也会回归太原——强省会发展战略也许是当下山西发展的一个选择,毕竟前面已经那么多省选择了这条路;毕竟,带头大哥有了实力,才能带着一众小弟共同走出困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