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 之二十三
什么叫常规(日常规则)?经常实行的规矩或规定。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是对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常规细则包括:制定计划、备课、课堂要求、作业批改、指导实验、辅导、课外活动、学业考核与评价、校本教研等。还要对每一方面列出详细说明。比如:制定计划的要求。
教学,一定要有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对整体教学工作的规划、措施,及对课程、课时、授课人员等各方面的全程安排,也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学期教学计划和专项教学计划(如复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等),还包括课时授课计划(即教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务必注意:
1.要树立计划意识。订计划要及时,要认真;计划要交学校教导处检查归档。
2.要做到预见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即既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又要立足于新课程改革与实验,体现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和教学理想。尽力实现学校宗旨、学生现状、教师能力“三位一体”的最佳统一。
3.要做到“整体优化、系列操作”。所订计划既要内容与形式相应完整,又要便于操作使用,切忌形式注意,不能仅仅成为供检查之用的“摆设品”。教学计划一般要包括:①基本情况分析;②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含教学要求);③教材简析与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工作措施及注意事项等。
4.要做到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即既要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又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师生身心承受能力。例如:安排教学活动、编排课程表等,都要注意总量控制,注意一天内文、理科相交叉,活动课与非活动课相间隔,基础科与专业科相结合,不能将某一门课或某一个人的课过于集中连排等。
那么,学生是否有日常规定哪?
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靠压制是行不通的,压制会把学生推到对立面,也降低了教师自己的威信,一定要学会让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军队人数较少,他们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战争策略,到处扶植傀儡,为他们所用,以便达到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这个和我谈的学生管理学生的思路相似。
对于班级来说,日常规则是学生平时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愿望或行动程序,如何时进教室准备上课,如何发放作业,如何向老师提意见,如何值日等,因此这些日常规则可以由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约定,不过这些规则要注意合理性,避免过于死板,不够灵活。
需要提醒班主任的是,制定班规时,要时刻紧扣“发展”这根线,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献策,体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又要让他们在制定、执行、遵守班规的过程中加深对民主与集中的理解,加深对真正的社会的“人”的理解。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学生,走上社会才是合格的守法公民。
下面大家看看某个班级的日常规则
1.不准给同学起外号,即使要起,也必须经过当事人同意,而且是能登大雅之堂的;
2.向别人请教问题得不到回答的,被请教的同学要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讲一遍此问题;
3.做值日不达标的,罚跟随做值日好的小组学习一周;
4.对老师、同学不礼貌的,罚寻找班级5个懂礼貌的同学,并写出500字的学习总结;
5.上课说话、打闹,影响别人学习的,一经查实,第二天晨会时间必须上台给全体同学道歉;
6.跑操跑不齐,取消跑操资格两天;
7.男生要让着女生,并时刻坚信女生在大部分时候是对的;
8.同学之间闹了矛盾,必须在24小时之内合拼能够解决,否则把两人调成同桌,再闹矛盾,就让两人挤一张桌子。
以上班规是某校九年级某班学生讨论决定的,尽管班主任对其中的某些条款不能接受。但由于让学生制定班规时,有言在先,绝不干涉他们,只要每条班规全班四分之三的同学认可通过即可。所以只能惴惴不安地等待实施的效果,没想到那些不被看好的条款反而是最受欢迎的。这说明,班规的制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依靠硬性规定去打压学生,而是要发挥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点东西,谢谢大家光临我的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