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石黑一雄的小说《远山淡影》,虽然一直不怎么喜欢这本小说,这段时间却忽然明白,不喜欢可能是自己以前没有读懂它。石黑笔下主人公的回忆是扭曲的,那些模糊的印象,没有关联的信息,需要从字里行间寻找线索拼凑出情节,又留下了许多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充,读得时候常会觉得莫名。因为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乱时代,很难体会那种饱经沧桑的心绪,母亲在战争后对异国他乡的强烈向往和女儿渴望留在故土舒适圈的矛盾造成了一场悲剧。因为歉疚而无法启口的哀伤,只能通过谎言变成别人的故事来消解罪恶感……
再读第二遍,实在很佩服石黑一雄的讲故事能力,看似平淡的叙事却有着意味深长的讽刺。也许因为作者自身的背景,他具有客观而国际化的视角。二战之后的长崎,有着太多原子弹爆炸带来的阴影。虽然大家都不得不积极乐观地面对接受现实生活,但每个人心中的隐痛和恐惧让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作为母亲担心孩子的安全,希望给她更好的生活,完全可以理解,她所做的一切不仅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然而孩子所需要的并不是我们觉得好就够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正是自我认知的过程,然而父母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忘记了自己曾经也如此渴望自由。在唏嘘感慨的同时,自省一下平时所做的究竟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还是更符合自己的愿望。
山坡上陈旧歪斜,摇摇欲坠的木屋,昏暗还散发着霉味,溪边孤独生长的小树仿佛是小女孩的写照,在贫苦不堪中倔强生存的人们身体瘦弱,表情冷漠,失去丈夫的母亲亲手溺死婴儿和溺死女儿收养的流浪猫……小说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地交错,闪回,灰暗的冷色调,用心安排的细节都极具画面感。两代人的隔阂疏离,欲爱不能,丝丝入扣的心理活动,总在不经意处跳脱出来猛击一下内心。
石黑一雄说过:“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无论外部世界的真相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其实只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最近纷繁复杂的特殊时期,信息真假末辨,却因此分离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部分时候我们选择相信的只是自己认知范围内感觉舒适的“真实”。
这段时间看到很多人退群,朋友,夫妻,甚至亲人反目……大疫之中折射出太多价值观的不同。再读石黑一雄的这部作品,更能体会许多微妙的变化其实正在帮助我们窥探这个世界。人是以群来分的,也许这次的隔离是很好的契机,让我们认清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朋友,以及什么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