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之间的相互吸引、诱惑、或是督促鼓励,再一次地报了写作班,但心里没底,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要写什么,这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因为自己在经营一个公众号,经常用秀米编辑,也对秀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自己也开了个公众号,只是想让自己写出的文字配图更好看一点;
因为公众号要起名字,而自己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好用了自己一直以来喜欢的一句诗的意境:疏影横斜水清浅;
又因为原诗已被人抢注,所以只好更改了一个字,把“水”变成了“人”,所以最终的公众号名称是:疏影横斜人清浅。
唉,这真的是够勉强够作的,自己也很汗颜。
回过头来说这句诗:我大概是上初三的时候才真切地领会到这句话的意境。诗中作者虽然是写梅,但生活中梅影并不常见,树影却是常见。少年时期在家里所见的树,春夏秋三季都担不起一个“疏”字,只有冬天的时候,树叶落完了,干净的枝条投射在地上的长长的影子,才让人想起“疏影”二字。
初三的功课非常紧张忙碌,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拼命学习,尤其是一些立了志愿要考中专的复读生们给了新生相当大的压力(上世纪九零年代,考中专是相当热门的选择),他们是一些复读了三四年甚至五年的一些老生,一上来就能对课本倒背如流,让新生们只能奋起直追。而我是尴尬的第一年复读生。
在那样的情形下,中午和晚上放学回家吃饭走的那一程路,就成了我最好的放松。中午放学回家吃了饭,我还能在床上稍微躺个十分钟二十分钟,这让我再起来时头脑就非常清醒;而晚上回家的那一程路,简直就是享受,尤其是冬天,一边走一边欣赏路灯映照下的枝叶已落尽的树的颀长的影子,仿佛自己走在一条不属于现实的幻景中,美丽,且附带无名惆怅和忧伤,属于少年的。
有一段时间,沿街的铺面在播放电视连续剧《珍珠传奇》,我走在路上也能顺便瞧上几眼,有时被剧中情节吸引了,就驻足看一段时间,但惦记第二天要早起,还是依依不舍离开了。剧中一首插曲的歌词至今记得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歌词的前半段是唐诗人崔护的诗,后半段是唐诗人刘方平的诗(我是刚查了才知道),当年这首歌词里传达出的幽怨哀伤凄美,连同长长地横斜在路面上的冬天的树影, 以一种无可名状的奇妙组合,构成了我紧张忙碌甚至有些无望阴郁的年纪的美丽画面,成了我最好的不坠于凡俗的开脱。
第二年,我考上了中专。生命的河流千回百转,走到了现在。
一路走来,当年的画面时常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而我是一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却对任何事都浅尝辄止的人,仿佛有敏锐出众的嗅觉,一旦嗅到自己不喜欢的气味,就会迅速转身。所以,我检讨了下,我做什么事情,的确都是“清浅”的,这也是到现在为止,自己进步非常缓慢,也没有什么建树的原因。
所以,疏影横斜人清浅。“疏影横斜”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个画面和意境,“清浅”的,是我这个人。
虽然用这个做题目真的很酸,但还真的就是我现实的映照。
现在跟跑步有点结合起来的是,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 我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在阳光或者路灯下的树的影子,只不过,现在不只是冬夜那些清冷的树了,春夏秋三季的,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