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小文的妹妹参加了在职研究生面试,顺利考上了。当她妹妹考上后,说了一句话:以后我就是我们家里学历最高的了。
小文说,自己这个妹妹,从小争强好胜,而自己一直都挺优秀的,妹妹一直在追赶,这一次妹妹考上研究生,比自己厉害了。
我问小文:“你会在意你妹妹比你强吗?”小文说:“不会啊,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妹妹优秀。但从小到大,妹妹似乎一直都想超越我。”
我认识小文的父母,觉得他们培养了2个很优秀的孩子,但出声顺序的不同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为老大,小文有责任感,自觉性强,也一直比较优秀。而她的妹妹,常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得更好的成绩。虽然妹妹的成绩也不错,但一直会觉得妈妈会偏爱姐姐,而小文并不这么认为,觉得妈妈会为妹妹操心更多。
现在,生二胎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了老二,对父母来讲是多了个孩子,而对老大来讲,可能是多了个竞争者。如何意识到老大和老二的心理感受,对父母其实是一个挑战。
2
之前去听育儿讲座时,听到一个妈妈的分享。她家里有一对7岁的双胞胎兄弟,弟弟聪明、有主见,哥哥不自信、老会征求弟弟的意见,还喜欢哭。
妈妈为了培养哥哥有自己的看法,会问哥哥:“你要吃饼干吗?”哥哥会说:“弟弟要吃吗?”妈妈说:“我问你的意见,你想吃就说要。”可哥哥还是希望弟弟来给自己做决定。
在遇到困难时,哥哥会哭,妈妈会跑去安慰哥哥,帮助他。而弟弟的独立性就比较强,有问题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相同的家庭,一对双胞胎却有着不同的性格,除了先天的原因,与后天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简·尼尔森说,性别相同的孩子,年龄差越小,性格相差会越大。年龄差小,彼此的竞争就大。孩子们基于对自己生活经历的理解,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做着决定并形成信念。
孩子会逐渐在家里给自己定位,并找寻自己的存在感。这个家庭中,弟弟比较有自信、有主见,也会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而哥哥也这个方面比不过哥哥,会觉得沮丧,而当他发现哭能得到妈妈的关注时,会更强化他哭的意愿,从而找寻他的存在感。
对家中有2个孩子的父母来说,识别孩子性格成长的密码,尤为重要。当家长能正确理解孩子做法背后的原因,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出各个都优秀的孩子。
孩子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竞争关系,作为父母,你是放任孩子间的竞争,还是会营造合作的家庭氛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