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接触简书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了!中间断更了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从手机坏了两次,修好后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就没有再去细细琢磨,算了,再说就给自己编了一大堆的理由。
捡起来的理由很简单,真的想找个地方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日常。
【1】健身
从8-11号开始早起跑步,当天就感觉自己跑步后大脑一片宁静,用lingvist背50个单词比平时效率高了很多,后面去驾校练车也感觉自己内在比以前稳定很多,最主要的是把自己从一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多虑的“泥潭”里拔了出来。跑步治好了我的内耗和焦虑!
【2】阅读*学习
读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提到“微习惯”,讲到的一个美国家伙给自己订的计划:
健身计划:每天一个俯卧撑;
阅读计划:每天读两页书;
写作计划:每天写50字。
你也许会问:这也叫“计划”? 是的,而且,这还是很有效的计划。正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计划,帮助这个“天生的懒虫”在两年后,练习出了理想的体格,写出了比过去多4倍的文章,读书量是过去的10倍,成为著名的个人成长作家。
看到这个之后,我反观自己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发现没有坚持下去的原因就是,大脑一想到某个环节,就自动想逃离,于是堂而皇之的找个理由就对原计划按下了暂停搁置键。于是计划还是计划,我还是我!
我也该给自己订一些微习惯,目前想到的就是两个方面:健身和专业能力提升这两大块,具体如下:
早起一杯水;
晨跑一圈;
贴一次面膜;
背两组单词;
读两页书;
练字三行;
写60字;
练习一分钟说话
【3】杂感(1)
昨天去Senda考场考科目二,由于前天去考场练习的时候,两圈都没有通过,都在S弯那里车轮压线,心里很紧张,把S弯特地拍照下来,一一比对平时练习的步骤,基于教练的建议,昨天早晨考前去驾校再练两圈,找找手感。于是把自己的想法问了教练,教练从我拍的照片中给我指出要对准的点位,在考试时就按照对应的点位去驱车行驶,顺利通过S弯,最后的一环是直角转弯没问题,于是顺利通过。在听到语音提示通过的那一刻,都想飙老泪了!
回想自己练习科二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表面很淡定,内在莫名的焦虑,还告诉旁人要把心态放平。现实的结果很打脸,一起练车的六个人参加考试,除了我和一个刚参加完高考的小伙子没通过,其余的都通过,我心里很难受。碍于老阿姨的身份,勉强微笑面对。记得那天大雨滂沱,晚上想了很久,思索了很久才睡,第二天冒着滂沱大雨又一次去驾校练车,直到教练告诉我说那天不练车才狼狈回家。基于后面的安排,就先回湖北娘家了,暂时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
回到老家,无意中跟表弟聊天,表弟说他自己科二都考了三次才过,我还问他考试紧张不,他笑着说,怎不紧张呢,腿都发抖。虽是事后面对自己当初的笨拙,我相信表弟对我的真诚,因为我弟就曾说他车速只比乌龟快一点,我也体验过他驾车时的谨慎。我心里仿佛有放过自己一点了,因为表弟学车的经历!
今天看到一句话,犯错是成长不可避免的内容,那一刻,就觉得语言真是具有无穷的力量,因为它精准地揭示了真相!没有大大小小的犯错,就不会有一遍一遍地练习去纠正,就不会有所谓的水平的提高。突然很感谢第一次没通过,让我在后续的练习中充盈了对于犯错,对于成长,对于自我的内在模式有了新的认知和体验。
【4】杂感(2)
中午婆婆有些不舒服,我放下手中的活,起身做饭。按照小儿子的要求,做了他要吃的菜,等我满头大汗的把饭菜端上桌的那一刻,小儿子说他还不饿,不想吃。婆婆很淡定,我因为自己做的饭,特别希望孩子快来尝尝,甚至给我一个反馈,于是三番五次地喊他过来吃,而彼时的小儿子,还在客厅儿童区玩他的积木,不亦乐乎。于是,我只好作罢!
我们吃完饭,洗了碗筷,等到我们要准备午休的时候,小儿子慢悠悠地走到他的饭碗旁边,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饭!
小儿子那一刻的动作,像是给我的内在扔了一颗石头,一下子击中了我:课堂上的某些时候的我跟想方设法劝小儿子吃饭的我如出一辙。教育如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内驱力,就如同劝没有胃口的孩子吃饭,毫无效果!如果我在面对学生无心学习的问题时,聚焦在孩子的反应的话,就会焦虑和负能量,如果像婆婆深知孩子饿了就会找吃的本能就会淡然处之。因此在面对学生的教育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减少焦虑,才有力量有效输出,才有可能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