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段《绕口令》这样说:“南门外有个面铺面冲南,面铺挂了个蓝布棉门帘,摘了棉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挂上蓝布棉门帘,瞧了瞧,面铺还是面冲南”还记得这几句吗?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这“门帘”。
过去,我们每家每户都顺理成章地在家门口垂挂门帘。夏天有竹门帘,通风防蚊虫;冬天有棉门帘,防风又保暖。既实用又具有装饰作用。
在我的记忆中,看到的的门帘是五花八门,有白底刺绣的,有白底贴花的;有竹子做的,有桃核做的;有曲别针做的,有用糖纸做的。
但我家用的最多的就是拼布门帘,形状是方块或菱形的,我母亲就是用家人不穿的旧裤子,全剪成方块,拼凑成门帘。首要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抵挡冬天的寒风,但美观也是必要的,门帘的花式、颜色、图案不但要和家具相互配合,门帘的质地既要厚又要软,“厚”是为了为了阻挡房里风光外露,“软”是希望在“帘卷西风”时,能够出现随风翻飞的美姿。
还记得八九十年代时,流行过用珠子串成的或糖纸做的门帘吗?那时候为了攒够五颜六色的糖纸和烟盒纸,就和副食商店的邻居,让他们帮我门集糖纸,那时候我家的床底下铺满了各种颜色的糖纸。每天写完作业,手总是拿搓捏的疼,但总想着做出来会是什么样子?也就特别能耐下心来,怡然自乐的享受着独独属于自我的大好时光。等我做完了要用的珠子,把铁丝挂钩连接在一起固定好一头,就形成了色彩艳丽、很有垂感的串珠门帘了。小巧玲珑圆圆滚滚一串
又一串,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最是撩人。随手一掀,就会有唰啦啦的声音,叫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来。
记忆中的门帘是家人一起做手工的快乐,是指尖中带出的满满的幸福温暖。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都不用门帘了,家中各人,回返家中,“嘭”的一声,把门关上。近在咫尺的人,有远在天涯的心。
现在想来,过去那些大人小孩紧着现有的材料亲手比划做出来的穿的、用的、玩的东西总是充满了智慧,不论做出来的东西怎样,做东西的过程总是充盈着生活的情趣,在情趣中磨练着人的生活技巧。现在人们没有时间,也不用挖空心思去做这样的家什物件了,在奔波中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却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在忙和累的脚步中丢失了享受生活的性情。
也许我们应该回到乡村,找回那久违的慢生活,去和天真无邪的孩子在街头游戏、去走一走儿时的山川河流、去看一看乡村寒夜里的满天繁星……慢下来,体验、感悟、回忆、思索这亲切的乡村田园、家乡故土,这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精神家园,这生养我们接纳我们的永远落脚点。我想,这也许是带给我们的深沉思索。
北方有棉帘,实用而大气。
一顾倾手巧,再顾倾智慧。
宁不知倾手巧与倾智慧?棉帘难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