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的目的
阐述未来的趋势,把这12个趋势称作必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并把它们呈现出来~
2,形成
以前我们懒得升级东西,因为升级之后又要把所有的东西重新学习一遍,但是如果我们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将会变成一个大的创伤,所以我们开始试着改变自己,对事物进行持续不断的升级,而在这之后机器“它自己”也在慢慢的形成。
没有不适的世界将会停滞不前,支撑人们不断创造的是责任和激情。
今天的网络从技术角度上可以被定义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一切,但是对于数字世界的大部分内容是搜素不到的,例如Facebook等应用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但是在未来的30年终,超链接的手会不断延伸,把所有的比特链接起来,能够搜索到YouTube里发生的一段事情。
人工智能遵循收益递增法则,也就是越多人使用它,它就会变得越聪明,它变得更聪明时,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它。同理,一家公司进入这个良性循环后,发展速度极快
众所周知,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擅长做统计,所以我们制造出各种统计技术很强的智能设备,时为了让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最重要的急切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做不了得事情,同样,我们最重要的思维产品也将不是比人类想的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当机器人和自动化过程包办了我们当大多数基础工作,让我们当吃,穿,主变得相对容易时,我们会闲下来并且自问:“人的目的是什么?”并且会想到很多答案。
3,流动
如果一样东西是可以复制,那么当他接触到互联网之后,就必然会被复制。复制品必然流动。
我们当今时代已从日清日毕的模式切换到了实时模式,想在实时中运转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须流动起来。例如实时电子书,如果提前购买一本电子书,它存放的位置和我没有买时存放的位置是一样的,都是在云端,只是付款和没付款而已,既然如此,如果不是半分钟内非要读到不可,我是不会买下一本书的。
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那么什么是无法复制的呢? 比方说专辑签名(艺术家在复制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来提高复制品的价格), 比方说信任,信任必须通过时间积攒到。和信任一样难以复制到特性还有很多,它们成为类云端经济的价值所在,发掘这些价值只要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有人会为能够免费得到的东西付费? 这些事物有一个特性“原生性”(原生性的价值是在交易时产生的特性,人们无法复制,克隆具有原生性的事物,也无法仿制和伪造原生性)
a即时性(相对的概念)-生产者能将产品在生产/发布出来的第一时间发送到你到手中,这就是一种原生性到资产。例如电影的首映式
b个性化-经过特别处理的事物,个性化要求是创造者与消费者,艺术家与粉丝,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不断对话,它是一种典型的原生性,因为它可以交互,是一种对时间的消费。
c解释性-事物是免费的,但是教你怎么使用是要收费的,例如免费的软件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服务
d可靠性-在获取事物时,有可信的来源(考虑这个软件有没有缺陷,是不是恶意程序或垃圾软件),
e获取权-花钱购买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简单获取的便利,以及不用在去维护的义务。例如qq音乐会员的购买,就是如此。
f实体化-把无形的世界用实体化呈现出来,例如在演唱会中,音乐时免费的,实体演出却是昂贵的;图书是免费的,但亲身与作者交谈是昂贵的。
g可赞助-从本质上讲,热心的受众和爱好者希望为创作者(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演员还有其他创造欣赏价值的创造者)买单,因为这能让爱好者门和倾慕的对象建立联系。但它们只在以下几种情况里会买单:1支付方式必须超级简单;2支付金额必须合理;3可以看到支付后但收益;4花出去但钱必须让人能感到可以为创造者增加收益。例如在qq音乐可以听到普通质量的mp3文件,付费用户则可以获得音质更好的。
h可寻性-以上7中方式都是应用在创意作品之中,但可寻性是一种适用于许多产品的,花钱购买的并不是复制品,而是能够找到想要物品的能力,例如在小红书上是因为它的评论可以在无数信息中给予用户以引导,帮助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流动的4个阶段:固定,免费,流动,开放。
4,屏读
书籍其实从来不想被印刷成电话号码簿,也不想被印在纸上做成类似目录形式,更不想成为纸质版读说明手册,被人批注,标注,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才是书籍长久以来想要的。数字化能让这些书籍实现它的“夙愿”,而且还能做到比这更多。
现在大部分产品都存在减物质化,例如以前的台式电脑很重,而现在最轻薄的台式电脑主机和显示器都融为一体咯~
目前最富有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组织机构集合都是多边平台,这些多边平台的公司,他们各自由一家公司运作,促进生成由衍生但相互依赖的产品和服务构成的强劲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受到共同进化原则的支配。
5,云端
云端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变得越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越小巧,越轻薄。云端负责所有的工作,而我们手里的设备只是提供对接云端工作的一个窗口。当我翻开我的云笔记本电脑时,所有我进行的工作实际上都在另一个地方,即一个云端里。
6,共享
事实证明,只要借助恰当的技术,在恰当的条件下,辅以恰当的收益,我们就会共享一切。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整个历史都是开放的,我们共享的不仅是最终的成品,还包括整个过程。
7,过滤
生命如此短暂,却有太多的书需要去读,我们需要某些人或者东西 来做出选择,或者在我们耳边悄悄地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对铺在面前的进行筛选,
但问题在于,我们一开始有田铎的备选项,这使得我们即使只挑选出十分之一,仍然会面临很多选择,有很多适合我们的东西,却没有时间来读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视图将这些丰富的信息缩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以“我”自己为例,将注意力投向哪里呢?
A首先,我想先查收下我认为我会喜欢的东西,但是只接触哪些你已经喜欢的东西是有风险的,即你可能会卷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从而对任何与你的标准存在差异的事情都视而不见,即使原本会喜欢它,这种现象被称为“过滤器泡沫”,技术术语时“过适”,你卡在了一个小高点的位置,而你却自认为自己是在顶点上,这种过适的状况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僵化,要改变这种状态,只需在某些方向做些微调整即可。
B我想知道我的朋友喜欢什么,而那优势我现在还不了解的。研究表明,在跳入到下一个圈子,即朋友的朋友中,往往就足以将选择的范围扩大到我们预料之外的地方。
C它将是一种会向我建议某些我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着喜欢的东西的信息流。
从人类的视角看,一个过滤器关注的是内容,但如果反过来,从内容的视角看,一个过滤器关注的是人类的注意力,内容扩张得越多,就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看电视就是个苦力活,报纸占据了我们注意力更小的一部分,但是他在单位时间内却产出了更高的收益,相对而言,互联网有着更高的收益回报,每年都在提升注意力的质量。例如电影院中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智能看一次,所以它的每小时费用就是票价的一半,这些比率可以视作一面镜子,借此反映出我们作为观众时,对我们的注意力赋予多少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过滤器,在明确我们是谁的同时,为我们自己进行个性化的订制。在我们将要制造的新东西中,首先的一点就是创造新的方式来过滤信息和个性化定制,以突显我们之间的差异。
8,重混
我们生活在新媒介的黄金时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诞生出的数百种新的媒介形式,都是由旧的形式重混而来,先前的媒介依然存在。
例如在星球大战中,作者笔下的的一个段落可以反复修改,无需再去捕捉场景,而是逐步地叠加场景,就像绘画一样,只需向一个大致的动作框架上添加一层层的视觉,听觉细节素材,混合出的效果就可以不断变化,并且可以不断进行修改。
在学术研究利于已经制造出一些原型机可以实现视频的总结浏览,但应用领域只是部分。比如当用户点击一个电影的标题时,弹出窗口就会一个接一个地闪现影片中的关键画面,形成一个快速播放的幻灯片,例如优酷在播放电视剧的时候回把每集电视剧关键的几点总结出来,用户点击相应的点就会播放,比如腾讯视频会把电视剧中关键几个人物列出来,点击筛选后就可以只播放筛选人的片段。
电影就像书籍一样,是由故事驱动,线性发展的,但与书籍又是不同的,电影很少有机会被人反复观看。所以节目在创造时就蕴含了这样一种假设,即他们可能只会被观看一次,而这一合乎情理的假设也变成了节目的一大特点,迫使电影故事在第一次播放时间向观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但这种特点也弱化了节目本身的表达能力,因为有很多内容可以被设计为在观看两三遍后才被发觉。
现在我们的视频可以被回放了,以前作为短暂的视频流时,人们不曾指望记录或者分析他们,仅仅是大概看一遍,现在可以被回放了,当我们会看时,就能比较他们的真实性,以及他们的动机和假设,我们可以研究/分享/混淆新闻。它成就了那些长达120小时的电影,比如《迷失》等,这类电影充斥着太多设计精妙的情节,以至于人们在初次观看时未发掘,在多次观看时才感悟到。
“重做”功能鼓励创造力,用户不用担心编辑错了,不能恢复到原先的状态,它可以放心的修改。在未来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法神最频繁的地方。
9,互动
完全逼真的虚拟现实将要实现,将会十分确定地感觉到那就是绝对的真实事迹,只不过它并不是真的。各种虚拟世界中能激发出深层次的现实代入感并非来源于最高的像素,而是源于大量其他人的参与。如果什么东西不能互动,那么他就是“坏”的。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将遵循以下3个方向推进:A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B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想我们靠近,C最呆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呢吧跳入到技术本身,
人们之所以喜欢旅行,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只作短暂停留。
10,追踪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追踪机器,任何接触到互联网的事物都可以,且都会被追踪。经过实用人工智能的追踪,解析和知化,这片浩瀚的信息“原子海洋”会被塑造出上百种新形态,新奇产品以及创新服务,更高层次的自我追踪带来的可能性会让我们感到震惊。
11,提问
在科学工具的帮助下,我们知识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我们发现未知的速度,通过提问人们可以获得完美答案,一个到处都能得到超级智能答案的世界里人们开始追求完美问题。
12,开始
尽管人们能够获取基本的上网资源,但高级的资源分配是不平均的,富人们能够优先获取资源,资源的分配和如今的现实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