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就要到2022新年元旦了。二十年前,我父亲为了给自己下岗的孩子谋条生路,抱着虚弱的病躯,亲自到工地勘察,从几米的高台重重摔下,不治身亡。那天听到这个噩耗,我惊的不知所措。那种痛苦,绝望,愧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对于别人而言,元旦是欢聚快乐的日子,而对于我而言,却是人生最至暗的时刻。
我的父亲是非常自律,诚实的人,他是五十年代电气专业中专生,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南宁工作。调回重庆后,一直在县府部门担任要职,是当地资深的技术官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峡工程上马,位于库区腹心的家乡移民迁建任务繁重。当时的父亲,身兼数职,曾经担任″县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县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负责山东对口支援我县的接待,协调工作,负责县重点建设项目的日常工作,公务非常繁忙,父亲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出色履行了上级赋予的使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当时,中国正处在所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新旧交替,秩序混乱,人心涣散。在官场上有许多聪明人纷纷都在不择手段谋求个人利益。而像我父亲这样本份老实的人,却一心想着干实事,做好自己本份的事,而不懂钻营,更不会拍马溜须,领导虽然重用他能够做事,却不是那么信任他,亲近他。每当我父亲做好了一件事,最后得到好处肯定是领导的亲信。我依稀记得当年的县"重点办",主要是筹备建设一座大型水泥厂,当前期选项,立项到勘测,选址,厂房建设完成后,上面领导立马换上自己的亲信,而且待遇提升了不少,以至于母亲时不时抱怨:″苦活,累活总是你干,而好事却轮不到你″。父亲听了,也不以为然,一如既往地继续工作。
父亲是位很务实讲求实效的人,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实体大多属于公有制。要兴办实体,首先由政府立项,核批。当时的县府选项立项了许多"重点建设项目",比如县麻纺厂,县造纸厂等等,大都是搞的时候轰轰烈烈,过了不久就因为亏损而倒闭,劳民伤财,浪费了大量资源。而父亲主持修建的大型水泥厂,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海螺水泥集团收购,至今依然是县财政纳税大户,依然发挥着重大的经济效益。
父亲一生慎小谨微,安守本份,思想保守,不敢越雷池半步,却不知道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发生大变化。当时的官场大家也在拉帮接派,吃吃喝喝,相互利用。而父亲总是严于律已,独来独往,与上级同僚除了工作关系,没有其他比较亲密的关系,以至于我们两姊妹的工作也只安排得很一般,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同样下岗失业,最后这不幸的厄运落在他的身上,让我懊悔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