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晚睡前,我刷到了一条令人惋惜的推送,题目是某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为学业压力,毕业论文压力,在即将毕业时,选择在奋战了一年的实验室自缢了。
他写了一封遗书,我去微博搜了他的账号,很认真的看完了他生前编辑的几千字。
他说到,当初是为了逃避工作才选择读研的,但是刚考上研究生,贸易战开打,就业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加上今年疫情,好像三年的读研期间跟闹肚子似的。
三年的时间过得很快,研究生授课老师的讲课质量差到就像没喝完的酸奶放垃圾桶一周般,这使得他开始对读研萌生了失望的想法。
大部分课程上完之后的时间,都用来做实验。和实验室的设备开始长达一年的交流,然而它经常出故障,正常工作的概率连三分之一也没有达到。设备有问题,使得他在准备论文的过程中异常苦恼。
很认真的把论文写好了,答辩那天,最快结束答辩的他,被回复还可以三个字。他希望评审老师能给出更加具体的意见,然后去找了组里的老师,经常被敷衍着叫去多查文献。
于是,他综合了博士论文的实验思路,又开始和时好时坏的设备孤军奋战了。
辛苦修改后的实验数据,被老师再次打击,说成都是没有意义的数据,这让他心灰意冷,意味着他过去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一切要推翻重来。
今年夏天,为了赶进度,他几乎拼命干,还得去蹭别人的设备,晚上通宵成了家常便饭。同时,他还要备考公务员,此时内心已是负重前行。
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做无用功,一样的数据,一样的条件,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他趴在电脑前,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块的碎下来。
他怀疑自己,却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自责,懊恼,心累,痛苦。
多种心情的交加,让他害怕会延迟毕业,他否定自己,把自己说成了研究生中的废物。
最后,他选择在实验室自缢了。遗言中他说到,希望来生能做一只猫。
猫的十几年,相当于人类的六七十年,而他却只活了25年。
一个鲜活的生命,选择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告别世界,还没有工作,结婚生子,但结束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
谁也不知道原本他是个开朗的男孩子,爱笑,热情阳光。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研究生这个头衔,其实已经打败了很多普通的本科毕业生,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烦恼。
其实在当下,诸如此类的新闻屡见不鲜,但是每每看到,都会觉得为之震惊。自杀的人群中学历越来越高,这个时代,赋予年轻人更多的是学业压力,工作压力,购房压力...
如果人有压力没有得到及时排解,没有人去倾诉,最后很容易发展成慢性疾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抑郁。
然后在平静的生活中一点点的崩溃,无人知晓。
二。
前段时间,网易云音乐火了,原因是听歌用户点评,都是悲观、抑郁的评论,因此被大家说成了“网抑云”。
这些抑郁文案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恰恰反映当下人们的一个通病。---白天哈哈,夜里抑郁。
在网易云听一首歌,大部分人都会去看评论,一些忧伤的文案,像极当年90后的QQ个性签名。
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忧伤寄托在一个音乐APP上,夜里凌晨12点,就开始表演,反复切歌,反复编辑评论。
或许因为,当你有一肚子心里话想找个人倾诉的时候,突然发现你翻遍了所有的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打扰的人。有些人不想找,有些人不能找,有些人想找却不能打扰,拥有的只有自己。
当自己不能治愈时,只能通过网易云来发发闷骚的心情。
突然想起在《云边有个小卖部》上看到一句话说:这世上的抒情,大部分被当作无病呻吟,能理解你得了什么什么病,基本就是知己。
然而是知己难寻的。
三。
有一本书叫《自杀的100种方式》,里边记录了100种死去的方式,但是书页的结尾却写了一行字:自杀真的很痛苦,请你好好活下去。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天想着自杀的人,一定生活得太认真了。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我,28岁,曾经月入过万,后来家庭崩裂,净身出户,也想过一了百了,机缘巧合接触了美团之后,深夜的路灯下我靠着我的小车子,寒风有点刺骨,习惯性的拿出了红双喜点上火抽了两口,感觉这夜又有了一丝的温暖。
突然手机来了个新订单,我微微一笑,丢掉烟骑上我的小毛驴去送餐,其实还是有人需要我的。
累才是生活的本身,一帆风顺有人说没意思,坎坷波折也有人说命运多舛,其实能端正好自己的心态,一切就很不一样了。
年初,我在阳台上种了一盘花,从撒下种子开始,每天浇一点水,端到阳光底下晒半天。
几天后,它发芽了,小小的尖芽努力的撑开泥土,终于呼吸上外面的空气,我习惯性的每天起床后去看看它又长大了多少,再看看天空,觉得心情很美好。
每过一段时间,就拍一点照片,记录它的成长,像照顾自己的孩子般。
后来,它终于长大了,开出了第一朵花,颜色鲜艳。
如果经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很黑暗,就多去看看人间的美好,从种一盘花开始,去一趟菜市场开始,体验过浓郁的烟火味,或许,你又觉得生活很美好了。
嗯,要相信,一个人也能过好这个冬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