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大龄青年相遇时,混得都不太好。李白刚刚下岗;杜甫还在苦苦找门路求职;高适虽然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渤海高氏”,早年却种过庄稼,没少吃苦,后来高考又落榜,到四十岁仍然没个着落,是标准的“四零五零人员”。
在他的朋友圈里,王维还能时不时刷个屏,给名声臭大街的宰相李林甫写写马屁诗,而李白、杜甫、高适三个层次实在太低,压根就够不着李林甫,想给人家点赞都不好意思。
这三个无业老男孩,在大梁、宋中一带痛饮狂歌,骑马打猎,“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如果没有今后发生的事,这将是多么完美的一段友谊。
光阴似箭。渐渐地,在盛唐诗人的朋友圈里,一些年长的大V纷纷故去了。
张说去了,张九龄去了,贺之章去了,孟浩然去了。他们留下“海上生明月”“春风似剪刀”“波撼岳阳城”,永远离开了我们。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从东北滚滚而来。大唐,再也没有了田园诗的时代。
动荡之中,朝廷分裂成了好几个政治集团。几个诗人也被战争和时局的巨浪抛到四面八方。
他们分道扬镳了:高适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肃宗,李白投奔了永王李璘,王维则被迫加入伪军,变成了“唐奸”。
当时叛军到处抓人。他们先抓住了一个,喝问:“你叫什么?”
“报告长官……我叫杜甫……”
“呸!是个屌丝。滚吧!”
杜甫就这样跑了。他一路狂奔到唐肃宗面前,蓬头垢面,破鞋洞里露着脚丫……让人心酸。
年轻的皇帝一看他这凄惨样儿,大为感动:惨成这样都来投奔我啊?忠诚!立刻封了他一个官儿——左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