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使民不爭;
君王(整个社会)不崇尚贤人,老百姓就不会去争名。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君王(整个社会)不认为难得的东西很贵重,老百姓就不会去盗窃。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君王(或者说整个社会)不去显摆那些可以被羡慕的东西,民心就不会乱。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要让老百姓的心变得虚怀若谷,
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要让老百姓能吃饱饭,要让老百姓没什么长远志向,要让老百姓身强体壮。
常使民無知無欲。
要让老百姓不知道天下大事,也没什么太大的欲望。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让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投机分子不敢为所欲为。(让他们无法煽动群众)
為無為,則無不治。
按照上面这套“无为”的方针来办事,就没有什么国家是治理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