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扶桑》

        《扶桑》的作者严歌苓是一名1958年出生于上海的美裔华人作家。于1979年,严歌苓赶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1990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写作硕士学位。此外严歌苓跟着丈夫多年海外旅居和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生活让她的感情深沉、知识广博,并且艺术观念新颖。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她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使得她的作品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画面感,其生动流畅的语言,细腻准确的描写深入人心。

    这部小说的成分构成相当复杂,它具传奇性的成分,它说的是一百多年前在旧金山淘金热中的中国名妓扶桑的故事。在那个未知的年代,欲望、贪婪、孤独等等一切如蛛网般的情感在东西文化差异之间反复冲突,融合。我始终认为这一书决不是对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华人妓女的忍耐、宽容、无争进行赞颂的作品,它始终以如怨如诉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爱情故事,一次离奇的遭遇、体验与逃亡。

          女主人公扶桑是一个朴实无华、温驯如牛甚至是有些笨拙的中国女人,她为赴美寻夫却不慎被拐卖,在美国那乌烟瘴气的唐人街一隅沦为一名妓女。然而,她那平实和真切的双眸,那素静清亮的面容,那不足三寸的似玉兰花苞的小脚,却能让人感知未知文化的魅力。白人少年克里斯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东方女子产生了不可言说的情愫,十一岁的克里斯用家长给他的钱定期去会见扶桑,慢慢地发酵出了一种难言的情愫,继而他开始保护她,后来成为学者的克里斯,还曾克服了当时颇为激烈的种族偏见,为不幸的中国妓女辩护。作为小嫖客的克里斯,对扶桑的迷恋,似乎既出于文化差异的好奇,又出于恋母情结的牵引,其中包含的恋爱心理非常复杂,女主人公扶桑的命运和经历折射出十九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生活境遇。

          扶桑与克里斯的恋情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的产物,然而这孱弱的“生命”始终兼容不了各种差异。那个时代造就了扶桑这样一个集生活上的贫穷、身份上的卑微 、情感上的忠诚、精神上的圣洁于一身的女性光辉形象。作者为扶桑叹息,叹息扶桑与克里斯爱情的终结。从她的形象中,见证的了十九世纪华人移民美国时的生活境遇,也能再现当时唐人街的混乱不堪;更重要的是,我们瞥见了当时种族之问严重的对立形势,也看到了华人在美国遭受种种压迫的遭遇。

          纵观扶桑的一生,她被拐卖,被欺骗,被抛弃,被伤害,然而她却明白只有坚毅和包容能让她在夹缝中生存下来。所以我认为,扶桑是聪慧的,她的大智如愚,让她生存下来,让她在那个极端的环境里生存下来。生活在今时的我们,丰衣足食却不曾有这样的品性,也不会明白那种漂泊于异途的辛酸和无奈。于克里斯来说,他是一个极强的文化包容体,他痴迷于东方文化,像着了魔一样地爱上了扶桑,就像书中提到的“东方产生的古老的母性的意义在这个女人身上如此血淋淋的鲜活,这个东方女人把他征服了”他勇敢的冲破种族,文化的桎梏,一心要与扶桑私奔。可是他终究是不懂她的,不懂她的一颦一笑,不懂她为古老约定的坚守,也不懂自己的执着。我常常会怀疑扶桑对克里斯的感情,因为我对她也不甚理解,她就像一个美丽的东方传说,让人难以忘却。

          《扶桑》这本书便是带我们窥视那个混沌时期,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坚毅与执着,异族之间的爱情纠葛,中国苦工努力求生存的辛酸。也许,我们更应该好好生活,相较于那个年代的我们真的是万分幸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