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被15岁的老大磨得狠心想让他自由了,问他:即然妈妈这么讨厌,看见我就烦,也不听我说句话,那为什么不肯让我去东莞呢?
答:你在我安心点,定心丸懂不懂?
于是乎,硬下的心就被软化,妈妈就是那个被你各种嫌弃却让你无比心安的人。平时就是以少女的标准对我各种毒舌:看你脸老了,腿那么肥,穿衣太没品了......但是,在他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依然不能松开你的手。好比寄宿的老二,尽管他不能每天见到你,但是他知道你就在家,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心定不慌。关于他“你在家为什么放假不接我回家?”的疑问,就以“因为妈妈想培养你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说法欣然接受。大概那是因为他知道,只要他一个电话有任何需要,妈妈第一时间会响应。
很庆幸我小时候父母一直的陪伴,偶尔的一次分离让我对孩子的这种感受深有体会,那是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不在家,家里没钱,妈妈想去外面挣点钱叫我自己做饭吃或者去奶奶家吃。那种回到家大门紧闭、不知道上哪吃饭的感觉太不好了,周末哥哥回家,晚上家里没电,我还是就着柴火给哥哥炒了点剩饭。那种没爹娘的感觉真不是味,突然就是觉得妈妈在家好,哪怕她做饭晚,哪怕放学回家吃剩饭(这两样是我那傻妈经常给我的待遇)。到今天我的孩子也到了那时我的年龄,我更真切感受到这种感觉。这是一种信念,让我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没有离开过他们,在老公在外面声称自己单身离了婚的时候;在这陌生的小城自己带着体弱的他们的时候,在想要自己独立变得更强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动摇过我要留在他们身边的心。经历了自己5年带孩子的今天,我调侃过孩他爸:现在孩子长大了,男孩子叛逆论到你回家管一下他们吧,我也累了,当是给我换换班。可笑的是,他说:曾经留下你带孩子的时候,我时刻准备着你会走,我是随时都准备回家带他们的。我说好呀,现在你就当我走了,你回来管一管吧。他说:我不行了,我老了,我早已不习惯带孩子了。呵呵,唱高调的话“好话在理的话”都给他讲了,一个40来岁壮年,说他老了,理所当然的摔锅,漂亮!!!
说到40岁后壮年的我们,真的很多东西都有了自己的主张了吧。儿时父母不和让我觉得不婚是很好的,成熟点后觉得结婚生子应该是女人这一生来必须要有的人生体验。结婚15年了一直守住不离婚的底线,也许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只嫁一夫,我的家族就没有一个是离婚的。40岁后已经不计较另一半对你好与不好,对于月收入5位数的独立女性,想自己对自己好都可以;也不太计较孩子对你好不好,因为他要长大你只需要力所能及对他好就行了,不必勉强。40岁后的浪漫就是与自己独处,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的我们,应该自己是自己的底气,自己是自己的定心丸吧。
于父母对孩子的操心,从前想着长大一点就好点了,读小学时想着初中就好点了,到今天高中我还在做定心丸,也许大学就好了吧,也许工作独立了就好了吧,也许成家了有人管就好了吧......其实爱操心的妈,孩子他什么时候你都不可能像想像中的好了吧。反过来很欣慰小时候的我多听话懂事不用操心、那时的父母没操心就把我放养长大了,不然就凭我这远嫁的女儿,要如何才能报答得了天天操心操肺的那份恩情。
写到这,我并不是说我养大他们要如何的报答。而且返回到主题——定心丸。前几天看到一个小视频,人家讲:养儿防老这种事,还真的是需要做的。为什么呢?前段时间人家访了一家养老院,(当然,不是说养儿就不进养老病院,一样的,也会去养老院的,养不养儿在养老院的区别在后边说)说的是养老院里人家的生存法则竟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养老院的现像很多节目视频里什么情况当然都是有的,不友好的待遇比比皆是。老人家的心是很孤单没底的,这时候孩子就成了你心中那个安心定心丸了,人老了是好比是孩子了,很多方面能力都弱了,这时候你受不友好待遇了人儿替你出个头,也算是养儿防老有诠译了吧。
愿天下父母都心安,愿所有孩子都吃了定心丸,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