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概况,非瘟的发病症状,怎么确诊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非洲猪瘟的概况和感染症状。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病毒能从被感染的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检验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之中的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存活数周。非洲猪瘟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至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猪感染非瘟病毒的潜伏期为15天。非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非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和软蜱等。主要通过接触非瘟病毒感染的猪或者非瘟病毒污染物比如饲料、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易感对象是野猪和家猪,其他动物和人不会感染。急性非瘟的临床症状为,高烧达42度,精神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粘液覆盖,或腹泻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等。妊娠母猪出现流产。病死率可达满值,病程4-10天。慢性非瘟的临床症状为,消瘦、不食,体温时高时低,身上多处皮肤局部红斑,耳朵、腹部、大腿内侧有凸起或坏死,皮肤溃疡,很容易继发肺炎类疾病,死亡率在三成以下,病程时间在2-15个月。病理解剖会发现多器脏水肿、积液、出血和坏死的病毒血症情况。非瘟的感染力强,发病率通常在四成到八成之间,死亡率会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可达满值,中等型可达四成左右,尤其对仔猪可达8成左右,低致病性也在三成左右,母猪感染的情况比较普遍。好了,关于非洲猪瘟的概况就分享到这里,下一集我们将着重分享非洲猪瘟的防治方法,欢迎大家交流养猪技术,分享养猪经验,我们下回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