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内心与刻意为之
————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局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管在外面走的多远,最终还是要回归内心本真,回归生命的本源。
道经共37章已讲完 ,今天开始讲徳经第38章《上德不徳》。本以为有德之人还是品性不错的仁义之人,老子却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
所谓上德是发自内心的行善做事,默默无闻的做好事,不求名和利。像是几年前青岛一个叫“微尘”的人,几十年默默资助贫困儿童上学,那么多人想找他也没找着,这就属于上德。很多人受他影响,也默默做慈善,一粒微尘渐渐形成一股清风,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上德的力量不可估量。
而有些做慈善的人,唯恐别人不知道 ,找来报纸电台大肆宣传,让那些受助人在聚光灯下毫无尊严的被迫表示感谢,这就违背了慈善的本意,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或企业,这就属于下德。
施恩而不图报恩,行善是为自己内心的丰富和圆满,而不强求别人去感恩戴德。发乎内心才符合道的德行,刻意为之的表现恰恰上是功利的现实主义,离真正的道差之万里。
所以丢失了道才讲德,丢失了德才讲仁,丢失了任才讲义,丢失了义才讲礼。礼作为下德之下,只强调注重礼了, 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忠信不足,是祸乱的开端,社会肯定混乱。从德悟道, 明白宇宙规律, 修道修的是天人合一,人格完善。
因此做人行事应当厚道实在,纯朴自然,而不是浮华浅薄,追名逐利。保持善良之心去做每一件事,做一个内外统一的人。
2018.03.01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道与德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