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问:相反的,他的孩子用另一些非常特殊的记忆方法,能够倒背如流,您排斥吗?
答:我也听说在国际上一些人提倡快速记忆法,影像式记忆法,我是比较平实的。依照正常的生命活动,人能够听,能够复诵,能够记忆,反复诵读达到记忆的成果,是很自然的。久而久之他渐渐消化,甚至他长大后不一定只把原文搬出来。只会原文叫做有脚的书橱,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他必须消化了,随时要用原文就用原文,要融会贯通就融会贯通,这样才是好的成就。所以经典是要融入到他的血液中的。如果用特殊的方法,好像照相一样,一拍照把文字印到头脑里,人类也许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好像不是很正常,而这种记忆法记得的内容,是否能够消融应用?是否只像电脑一样,要用时,经过搜寻,把资料调出来,那资料还只是资料。如果将来使用起来这么麻烦,现在就不必用这个方法输入。所以我只能说多读背诵的方法是自然的,我认为自然才是合理的,如果不自然的方式,会不会产生不自然的效果,在还没有证实以前,我当然不能判断,但是有这个疑虑。
(主持人:您担心那种记忆只是暂时的?)
那种记忆或许是长久的,但最主要的是能不能在生命中融化?还是只像一个影片保存着?我们生命是活的,自然读书法将所读的书消融在生命当中,不自然的记忆 ,如果是凝固的,不能随时应用,那圣人的智慧就不能酝酿开启人的生命,你的头脑只是一个记录器,用这种功,对生命的意义就不大。
金庸的小说有一段描写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他掰得也很精彩,这也是来自于中国人生哲理。话说天下各大派联合功打武当山,张三丰已经老了,他的弟子有的受伤有的生病,只剩下一个张无忌是可造之才,张三丰在十几年来研究出一套太极剑,可以天下无敌,但是他已经老了,他就想教给张无忌,大敌当前,他没有办法一招一招教,就让他好好看。他就把太极剑演了一遍,问张无忌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大概记得六成。张三丰再演练一遍,问张无忌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只记得三成。所以弟子都紧张起来,那怎么办,我们现在就靠你了,本来你记得六成的现在只记三成。张三丰说我再演一遍给你看,结果再一遍,问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都忘记了。张三丰说,可以去应敌了,他果然天下无敌。所以你不能把招数只放在头脑里,你一直背一直背,这样是一方面刺激脑神经发展,一方面经典用这种自然的方式进去后,融入在生命中,可以形成一套,也可以打散。他也可以记得,也可以忘记。到最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就不知道用特殊记忆法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能,那也无所谓,如果不能,那是种危险。
(主持人:老师的疑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看精彩的电影以后,我们还是会经常在脑海里浮现这个镜头。)
但这个浮现,其实是浮现镜头的意义,就好像《易经》说言不尽意。得意可以忘象,得象可以忘言。我们所读的书是言,是文章,要记录那个象征;那个象征是象征某种意义,意义是不能说的,只能用象来表示。而你说出来的,总是说不尽象征所有的内容;不能说尽象征的内容,就不能展现所有的意。所以经典言语是智慧的表现,我们是用经典言语接近智慧,而不是要把经典的言语牢牢记住,当然你不牢牢记住,将来也不能运用。
我觉得读经教育糊里糊涂的,读啊读啊,自然记忆,记忆后也许会忘记,忘记后复习,纵使最后都忘记了,他的能力也已经提升了。所以读经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背书,背书是自然的,是从背书里增进他学习能力,增进他文化的涵养,启发他的智慧,培养他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