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如何调整药方?

帕金森病在中医领域多归于 “颤证”“痉证” 范畴,病机复杂,涉及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等。中药治疗强调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药方调整需把握以下关键要点。

首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初期患者多以震颤、肢体拘急为主,若辨证为肝风内动,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平息肝风;随病情进展,若出现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兼见舌暗苔腻等痰瘀征象,则需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化痰逐瘀之品,如胆南星、地龙等。


其次,依病程阶段灵活化裁。疾病早期,正气尚存,用药宜轻灵,避免过度攻伐;中期病情加重,虚实夹杂,需兼顾扶正与祛邪,如在滋补肝肾的地黄、山茱萸中配伍行气活血之品;晚期正气亏虚严重,可加大补益药剂量,同时佐以小量通利之药,以防补而壅滞。

再者,关注个体差异。老年患者多伴脾胃虚弱,用药需兼顾健脾和胃,以防滋腻碍胃;体质偏热者,慎用温燥之品,体质偏寒者,则减少寒凉药物用量。治疗中还需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如震颤频率、肢体活动度等,及时调整药物配伍与剂量,实现精准施治,提升治疗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