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医的视野里,牡蛎这一寻常贝类,却在应对帕金森病这般棘手难题上有着独特意义。帕金森病,以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肢体拘挛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 “颤证” 范畴,其内在关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等诸多病机。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胆、肾经。首重其平肝潜阳之功,帕金森患者因肝肾阴虚,虚阳上扰,常致头晕目眩、震颤加剧,牡蛎能镇摄上亢之虚阳,使阳气潜藏,头目得清,震颤之症有望缓和,如阴霾散去,阳气归位,机体动荡渐息。
其又具软坚散结之力,针对帕金森病程中易出现的痰瘀凝滞经络,牡蛎可助消散体内痰核、瘀血,为经络疏通扫障。经络畅达,则气血津液输布有序,濡养四肢百骸,改善肢体拘紧、活动不利,宛如河道疏浚,舟楫可行,养分得以周身畅流。
再者,牡蛎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硒等,这些物质参与人体神经递质调节、抗氧化应激等诸多生理进程。中医强调人体整体性,微量元素恰似细微 “火种”,激发机体自身修复潜能,滋养肝肾之精,协同中药复方,从内而外培补正气,增强机体对抗病邪韧性,为帕金森病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点亮希望之光。然牡蛎药用,需依患者体质、病情精准配伍,与他药共奏华章,于辨证论治中尽显中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