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12:44,朋友圈的肖老师发文:“2018 年 10 月 24 日 0 点 31 分,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中国心理学界痛失英才,享年63岁。”
昨天,10月29日,正在办公,忽听得同事一声:李咏去世了?!确实!“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李咏因癌症治疗无效在美国去世,享年50岁。”
今晚,潘多拉打卡,一条新闻推送,又把关注点引向了金庸先生,那个我最喜欢的武侠——《倚天屠龙记》的作者。“据新华社,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据悉,金庸是在周二(30日)下午,因病在香港养和医院辞世。”
……
李老师的文章转得正火,公众号里就铺天盖地袭来了哈文和咏哥,而今晚估计就是敬爱的金庸先生刷屏朋友圈了!他们走了,在我们这些关注和熟悉他们的人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不舍。而另一些人呢?他们当然也在自己的圈子里来了又去,只是我们未曾去关注与留意。生命是一场终会落幕的演出,在来与去的时空里,每个人都会面对生与死的命题。今天,你又如何面对?
能来到这个世界,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绝对的偶然:一对爱或不爱的男女,精子、卵子的结合,未知的抚养和教育方式,终于造就了芸芸众生这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可由此也开始了我们走向死亡的每日倒计时,在选择生的同时,死也正悄悄来临,这到底是幸运还是悲哀?
姥姥今年八十五,是个身体瘦小、裹着一双小脚的老太,从摔坏腿卧床至今已一年有余。母亲有时总说,病后的姥姥像是变了个人:食量大增、(即使吃得肠胃上吐下泻,极不舒服。)挑食,喜欢埋怨、絮叨过去的人、事,甚至臆想本不存在的种种事端……一个那样和善慈爱的人怎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老了真不好,真真不好!”
“那天早起四点多,就有个人来我床前和我说了,我今年很不好!”她看着我,却又是在看着自己,就这样念念叨叨……
我抬起手,轻抚那沟壑纵横的额头,泪水止不住涌流,赶忙起身看向窗外,实在怕她看见我的伤悲,不,也许她早看见了我的眼泪,只是她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每次见面,她那恨不得穿透窗户,穿破门框的眼神,都让我战栗,那对于生活的无限的渴望!通过食物的获取来试图把握对生活的掌控,通过不断的抱怨来疏解内心的苦闷,获得旁人的关注,寻找存在,用臆想来架构和外在世界的联系……所有的所有,都是她的不舍与不甘。
生而为人,没有谁可以逃离死亡的魔爪,或者说“生命”这个词本身就已包含了“死亡”的成分。终究是要离开的,只是不到最后谁也不能真切理解它的那份恐惧和无奈。就像那句话所说“我怕的不是死,而是走向死亡的过程啊!”
如果可以,请让我选择像悄悄来时那样匆匆地离开吧,那这痛苦等待的过程就可以省略……可是,我又不能,来此一世,实是偶然,度此一生,太是艰难。我还未看惯那春红夕落,情聚缘散,我还要更热烈地去追求和爱!
死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