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的诗歌是多么的优美且富有诗意。
可惜的是,在这个世界的数十亿人口中,能如此从生至死优雅而过的,恐怕只是寥寥无几。
事实总是如此令人沮丧。对比各国青年文化,比起美国青春文化的激昂与乐观,日本青春电影的暧昧与明快,韩国青春剧的憧憬与浪漫,中国的青春文化却有种独特且夺目的“沮丧观”。这种看似无病呻吟的青春沮丧文化贯穿校园民谣、青春题材的影视剧和批量的小说,如《越长大越孤单》、《悲伤逆流成河》、《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等。看似无关紧要的青春呻吟充斥着年轻人的耳目,沮丧的情绪渲染着每个同龄的青年——这不是某种错误,而是可以窥察社会环境的一片秋叶。
似乎,我们的青年,有种莫名老成、暮气沉沉的心态。
当我日前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时,尴尬而笑的他们嘴角总是挂着轻扬的疲惫。
“只有傻子才不想过得轻松一些,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啊!”
是的,年轻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泛滥的“九九六”加班制度让上班族俯首电脑桌前,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和家人畅享天伦之乐;高高在上的房价肆无忌惮地将单薄的工资死死地碾压在脚下,令许多年轻人对婚姻畏葸不前;等想方设法利用家族“六个口袋”拼够了首付,又要面对每个月不菲的房贷,因此在职场上即使过得闷闷不乐,也不敢贸然做出改变;等幼儿出生,又要面对不菲的抚养费用及备用的教育基金;倘若父辈不幸身体抱恙,又要胆战心惊地在医院和家之间奔波。
看起来,仿若一个即使付出努力但仍无回报的现实在前方肆意地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生命之花灿烂如星辰,却似乎又转眼可逝。
感叹“生如夏花”的那帮群体,似乎只剩下在校园里畅游而不识油盐酱醋茶之味的高校生们。
没有经历过剧痛的人生,过着的顶多是伪装的精致生活,而非夏花般烂漫的生涯。
2.
那么,有人把生活过得灿如夏花吗?
有啊,当然有。
或许有人会说,“瞧,那些富二代过着富足的生活,人家才可谓生如夏花呢!但富人毕竟是少数,所以生如夏花也只是少数人的狂欢。”
或许吧,但富二代也不乏日夜为了工作、事业、生活而不断用心付出的人,只要有颗向上的、澎湃的心,那它所附的身体便有一个如夏花般勃勃生机的灵魂。
不是吗?
我的某个高中同学,从山脚下一座偏僻的村庄,一直寒窗苦读,目前已和妻子分别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其人生,何谓不如夏花璀璨?
另一个学历仅为初中的朋友,在家境贫寒中辍学,早早地步入社会。尝尽苦寒,颠过坎坷,最终在跨境贸易中博得了可观而稳定的收益,可谓鲫鱼翻身。其人生,何谓不如夏花烂漫?
而另一位执念于做小说家的熟人,执着于写作,经多年笔耕不辍,水平从文字执拗达到下笔有神,目前已在策划出书。其人生,何谓不如夏花盎然?
当然,依此推溯开来,那便是你我他,便是每一个在泥淖里、在平凡生活里仍不断向上的人,都生如夏花。
纵然是穷困青年面对高昂的房价或是婚礼礼金,纵然是在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工地中年工人,纵然是彻夜加班而蜷睡于桌前的程序员,纵然是日夜搭乘廉价经济舱而连续出差的年轻外贸人,纵然是陪客户喝酒喝到吐而嚎啕大哭的销售员……即使生活暂不如意,人生舛运连绵,哪怕是偶尔丧气,但只要仍负重前行,则是生命如夏花。
毕竟,是不畏未知前程的倔强与付出支撑起了一个小家,一间一公司,一座小城市,乃至一个大国家。
生如夏花,与年龄无关,而在乎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