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huāng)”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后人衍以指事态非常严重,已无挽救之法。
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年》中的记载:
春秋时期,晋景公梦见一大厉鬼,披散着一头及地长发,捶胸跳跃,说:“你杀我子孙,这是不义。我请求为子孙复仇,已经得到上帝允许!”厉鬼毁坏宫门、寝门而入。
晋景公害怕,躲进内室,厉鬼又破门而入。晋景公醒来,召见桑田巫人。巫人所说和晋景公梦境相同。晋景公说:“怎么办才好呢?”巫人说:“君王您恐怕吃不到新麦了。”
晋景公病情加重,国内名医皆束手无策,只好向秦国求助。那时秦国有一位名医,姓秦名缓.字越人,世称扁鹊。于是秦景公派扁鹊去医治晋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奈何不了我们了。”
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灸不行,针也不行,药力也不能达到,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你真是一位神医呀!”于是厚礼送扁鹊回国。
到了六月初六日,晋景公想吃新麦子,让管食物的人献麦,厨师烹煮。召桑田巫人来,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景公将要进食,突然肚子发胀,起身上厕所,跌进粪池中溺死了。
原文如下:
晋侯(晋景公)梦大厉(厉鬼),被(同“披”)发及地,搏膺(捶胸)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
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来不得品尝新麦味道了)。”
公疾病(病重)。求医于秦,秦伯(秦桓公)使医缓(名缓)为(治)之。
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小孩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huāng )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名词作动词,尝新麦),使甸人献麦,馈人(御厨)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通“胀”,肚子发胀),如厕,陷而卒。
下篇以中医视角说“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