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中关村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导览图不时映入眼帘。早餐店、菜店、裁缝店、洗衣店、修自行车的服务站……导览图上,十几种便民服务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扫一下二维码,家门口的服务一目了然。
“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绣出人民城市的鲜明底色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荤两素,有冬瓜烧鸭块、西蓝花炒木耳、醋熘西葫芦,一份米饭、两个馒头、一碗汤。“总共十七块六!每天都及时送来,换着花样。”王朝荣独居,腿脚不便,买菜做饭一直是个大难题,“街道助老送餐对我帮助太大了!”除了组织引导骑手送餐,街道工作人员还为老人们提供上门助浴、理发、保洁等服务。
家门口的养老,让老年人暖心、年轻人放心。近年来,团结湖街道建设起涵盖托养服务区、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医养服务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基本功能区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绣出城市治理的创新气象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难题。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北京积极回应市民诉求的“小切口”,撬动起城市治理体系的“大变革”。
“我们小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楼体外墙施工挪动过的电线未被有效固定,很多线路用铁丝临时捆绑,摇摇欲坠,小区飞线多,让人提心吊胆。”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电话里,一位家住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居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