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丁本人聪明、努力、而且仪表堂堂,知道自己要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扫除一个个事业上的障碍和绊脚石,成为了这个设计工作室的合伙人,还娶了老板的女儿。吉丁明确的知道社会对自己的期望,知道如何做可以得到有权力的家伙们的认可,什么样的路径能够最快到达成功,如何捍卫自己已经获得的利益并且利用权力操控其他人。我想这就是极端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放在现实社会,彼得·吉丁这样的人一定会被认为是成功的,是让左邻右里、亲戚朋友、从小学到大学的母校都为之骄傲的。
北大、清华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至少有一个特点,就是普遍智商较高,而且相对比较勤奋。就我认识的北清毕业的数百人中,混得差的不多(毕业十年左右)。如果说刚毕业的时候还青涩懵懂,用个三五年时间摸透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遵循规则,寻找漏洞,稍加努力都会在同龄人里面脱颖而出,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通常还能抱得美人归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不是难事。然后作为既得利益者,继续维护这个系统,维护自身利益。
钱理群先生说的“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的这些人,虽然聪明至极,熟知游戏规则,擅用漏洞,赢得游戏。却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没有放弃利益的勇气,去改进系统,提出变革,创造出一个新的更好的系统。
当然,世界上还有另一些人,能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智慧追求知识、创造与改进,让其他人的生活与社会变得更好。并不是说这些人有更高的道德标准,整个回答我们都不讨论道德标准,这些人无疑也是利己的,只是有不一样的追求目标。
我有一个师兄,在北大读了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是数学和计算算法,都是艰深枯燥的专业。毕业之后在家里及周围人的压力下,加入了BAT做了一名程序员,年薪30万。可是不到一年便辞职了,原因是受不了周围人的浅薄、粗俗与短视。然后去了新加坡读PHD,课题是代码的正确性验证。据说这个课题全世界只有不到100个人在研究,最近一次见面,他说“这个问题全世界只有几十个人知道,NASA会是最大的受益者”,话语间满是成就与自豪。
在外人看来这个师兄一定不能算是成功的,年过三十,还在读PHD,没有女朋友,没有存款,没有房车。但他是自由的,独立的,不受权力所左右,我想,这样的人才是最终推动人类进步的人。
Steve Jobs说: Life can be much broader once you discover one simple fact: Everything around you that you call life was made up by people that were no smarter than you and you can change it, you can influence it, you can build your own things that other people can use. Once you learn that, you'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
可能这个是根本,中国教育让人很难跳出原有的价值系统,长期的统一化、应试化的教学,让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至于人生一直在原有的游戏规则中挣扎。其实,我们本可以看得更多、更远,让我们的生命更宽广,更自由,发挥更大的潜力。
钱理群先生的讲座是2012年3月在北大进行的,值得庆幸的是,2015年初再来看,似乎很多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开始重新重视创新、改变与社会的进步,至少我周围很多人是这样的。
PS,这个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聪明、独立、自由,对自己和社会都有所担当,他们可以忍受社会短期的不认可与冷嘲热讽,却始终知道自己的追求与使命。他们或者去追求纯粹的艺术与科学,例如保罗·高更、笛卡尔、艾伦·图灵,或者追求真理启发大众,例如鲁迅、安·兰德、甘地,或者白手起家创造价值,例如Jobs、Elon Musk,等等。这些人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