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的备考之路上,“努力”“勤奋”是我们上岸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最近几年,考研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大家也都在拼命的学习,“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学”。仿佛今天不努力学习,明天就会被别人甩掉好几条街。
但是,你是真的勤奋吗?今天整理了以下六种常见的“伪勤奋”行为,大家要尽量避免哦~
01容易自我感动
“今天已经学了好几个小时了,结束!开始玩手机!”、“今天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好辛苦,明天上午睡个懒觉吧”“我都这么努力了,我肯定能上岸”。努力一下就会感动,勤奋一会儿就容易满足,就觉得应该好好“休息”一会儿了。最后就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所有人都在披星戴月的赶路,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拼搏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02花大量的时间“精修”笔记或者错题本
买了一个漂亮的本子,工整的字体跃然纸上,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在本子上勾画记录重点。这样的笔记本像一个“艺术品”一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但是,无论是笔记还是错题本其实都是为了方便自己复盘、深刻的理解知识点而服务的,红蓝黑三色笔足够突出重点,没必要精雕细琢,自己能看懂、看明白就是最好的!尽量节省自己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03遇到不会的题就翻答案,懒得自己思考
刷到不会的题就“缴械投降”,向困难低头,懒得自己思考,直接百度搜索正确答案。最后题做了那么多,但解题能力还是没有什么提升,遇到不会的题还是很头疼。
说到底,就是没有在做题的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我们在看任何参考答案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被答案“牵着鼻子”走,而多要问问自己为什么。“答案为什么要用这个解题思路”“这种解题思路对所有相类似的题型都通用吗?”“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
04网上所有的资料都要有!
现在网上获取考研资料的方式太多了,各种资料铺天盖地的,每一个都想要拥有,仿佛自己如果没有的话,就会被竞争对手甩掉一条街。从而疯狂购买各类资料、习题。
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资料也要一点点的消化,不要企图“一口吃个胖子”。盲目的追求资料的多多多,不但会陷入“资料学不完”的焦虑,还会耽误自己的复习进度,得不偿失!
05学习准备的工作太长,仪式感太重
“现在5:51了,等六点再学”“看完这个视频我就开始学”“某某人的消息我还没回,先回复他一下吧”“完了,这本书没带,我得现在回寝室拿一下”。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满足才能开始学习,满满的仪式感。
仪式感对于备考来说确实可以增加一些小确幸,但过多的话却容易浪费时间。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给自己准备一些仪式感,但只要准备开始学习,就要心无旁骛,立马行动起来,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一天的学习过后解决。
06形式主义严重,很多都是无效用功
看似在图书馆一坐坐一天,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沉迷在手机、平板、游戏、抖音。去图书馆只是看大家都去,自己不好意思不去而已。最后发现貌似在图书馆的时间好像很多,但复习却没什么进展和效果。最后都是无效用功。
只是,方向策略却都错了,形式主义对于学习毫无帮助。备考复习拼的不是你坐的时间多长,而是学习的效率高不高!少注重形式,减少做无用功,多注重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才是重点。
“伪勤奋”行为很容易让大家陷入一种“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为什么就是没效果”的疑虑与自责当中。
但其实,不是你的努力没效果,而是你努力的方向错了。大家要警惕并避免“伪勤奋”行为,减少自我感动。学习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大家一定要在备考中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
🙋现在还没有确定院校的宝子们,留下你的专业和意向城市,学姐根据你的情况帮你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