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常常做内观的练习时,儿童观察的夏(冬)令营到第三期,便开始感受到一切的准备工作并不是在针对要做的那一件事情,而是在每个当下的时刻,某个准备好自己的时刻,需要为自己做出一个决定,便会自然而然发展出这件事想去的方向。
第三期的夏令营在开始的一个星期前才决定开营,我正在筹备,源妈的询问做这件事情的一个起点。主题和流程,在我这一年的艺术治疗学习中,每一次对自己的深入理解和联接,便是转化出来的好时机。如何透过人智学艺术转化并给到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源于我在人智学艺术中经历。
人智学艺术,用各种媒介将一些艺术形式与人性发展,深入的解读、理解和联接。而真正的艺术,创造过程、欣赏过程本身就是治疗。对于孩子的艺术教育,我们所传授的都是自己能看到自己和自己所经验到的。有2个重点我们常在探索:一是绘画和心灵到底有什么的对应结构;二是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他们的人性如何投影到绘画的艺术上,我们能否鉴别出来,并预知他的下一步。这都需要深入下来,而不只是在个性的表面表达。(有些文字是在自我探索中和瑞士人智学学习的同学对自己了解表达一些感受,仅适用于自己的分享)
夏令营开营前,隔壁邻居一个很大的冰箱纸壳放在我工作室门口,我总感觉那是为我准备的,果不其然,2个男孩特别爱踢球,而球的确是个活泼而又爱捣乱的形体,竟然在这5天,球就在这纸壳的隧道中飞舞,得以工作室5天未能受到球的打扰却满足了孩子踢球的需求。
第一天《平衡》
湿水彩的签到台(5天的深浅是不一样的,每天的色彩依次加深),在孩子们自我介绍中,会看到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试探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方式都源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相处的模式,慢慢观察和聆听。孩子们相处时的语言带着侵略、逃避、嘲笑、各种情绪在里面,而都不一定是孩子们真实要表达的,能否看到孩子的行为和团体合作中他们需要被看到的部分,而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引导时,孩子们内在的创造力会慢慢呈现出来。对于规则,一年级的孩子开始有些概念,但不是很清晰,而当周围的同学愿意用友好的方式提醒,当老师看到孩子那份小小的着急和担心引导进入时,孩子的调整会很快速!而特别需要看到这群孩子的节奏。
栩源是这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也是第二次参加这个夏令营了。在第一期明显感受到孩子更开放一些,妈妈自己慢慢在这一年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给予孩子相对更自由的空间和清晰些的界限。他通常很清晰规则,但这个年龄段总是会去试探边界。他是个机灵的孩子,常摸摸脑袋瓜后说出自己的心情,第一天我们户外传球后,回到室内把传球的整个运动转化到线画中时,栩源会画出看到很多孩子,关注到的除了球以外,身边的环境他们尽收眼底,这是越小的孩子越有的本领,而栩源就是特别能把球的传播路线和周围环境完全画出的一个。一起来的伙伴晨和曦,在绘画表达时,都会以他画的为借鉴,来慢慢进入,这是这2个女孩的方式。孩子们更愿意的是表达自己的心情,不管是活动还是绘画带给孩子们一种愉悦。这5个孩子在这一天趴在地上画画,运动的强度也是不一般哦,不信,我们尝试下。
第一天在孩子与孩子之间,我与孩子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引导和相处方式。
第二天《探索》
在这一天由重到轻的游戏开始进入,我们在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中去探索对同一个游戏不同材料给到孩子们不同的感受,从相互找一个伙伴扔网球,规则要求团队一起扔并相互接住,过渡到悬空扔沙包,我们中间停下来,因为开始游戏让孩子们兴奋便会捣乱,而此时,我强调简单的规则,并邀请每个人表达自己对玩游戏的需求——希望对方如何做?你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自己接球才会感觉到舒服。直到最后扔起丝巾,让大家轻轻的进入到圈内去托住丝巾,而让丝巾舒服的滑过脸和手。三种感觉到孩子都惊奇,三种同时对应色彩,把线画表达出来时,孩子们开始比昨天清晰些。
活动后的线画创作,孩子们改编游戏并做规则人一次带其他孩子游戏,这个环节最有趣了:
栩源在老师的游戏中调整了一些细节,对于小一些孩子们来说有一小点的调整整个游戏便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二年纪的孩子跟随是他们愿意去做的。
文岳的创意非常具有挑战性,这个跟孩子自身的特征非常相对应,他下半年读三年级,内心有非常多的好奇,在创造自己的游戏时,他也怀疑自己,自己不是非常的确定,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他想进入又担心的做不动,我们去看到,用一个个问题让孩子自己想法可以落实非常重要:他的游戏常常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大家去抢,而如何复杂的抢?(而我能协助到这个抢也成为有次序)他又表达不清楚,我尝试透过他讲的局部细节来演绎让他慢慢调整给到大家看,文岳开始也更加清晰自己的游戏了,不知不觉周围的伙伴就根据我们的演示慢慢加入进来,而这个创意落实了后,文岳的心理受到极大的鼓励,好多的创意他开始慢慢都想告诉老师了,嘉许做到并提醒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把想法表达出来。而我们自己还有更好的想法可以用线画去表达出来。此时运动后的绘画,孩子们深深进入自己。
有些孩子是对自己完全没有把握和自信的,我尝试调整一点规则,让2个孩子晨和曦合作出一个创意游戏,并且给到他们自己独自演绎的空间(我们其他孩子都去创作线画了):这对双胞胎姐妹的游戏冲击力可不小,可见常常给到父母挑战的,更确切的说,这2个孩子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受到很大的挑战。他们选用的是网球扔到墙上,然后我们再接住。在给孩子们玩这个游戏之前,我先配合她们先玩了一次,而他们扔球的力度,让接球的人无法面对和接住这么高弹跳力度的球,那怎么办呢?我问她们。你们可以尝试轻一点吗?孩子笑了,可以的,我轻轻的扔到墙上,你去接住。于是我接到球了,再反过身来轻轻的扔到对面的墙上,球弹出一点落下晨也接住了,曦非常开心的邀请伙伴们来参与,在这里,不得不说双胞胎的姐妹就是默契。
这2个孩子还没有到8岁,下半年却要读9年级了,可见孩子们心理面对的压力。
她们需要慢慢的进来,爸爸妈妈如果能意识到并接纳孩子就是这样的跟随速度,孩子们面对外接还是会有力量的,晨和曦的妈妈也是个老师,相对于社会上的职业,老师的要求会更高,希望父母们能去看到孩子每个年龄的心理需求,能更好的协助到孩子。
而在画中国画的环节,线条的运用,孩子们灵活很多,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只是体会下,笔在他们手上感觉自由了很多。中国画每个年龄段的观察和进入,我自己也还在探索中。我慢慢跟着孩子们的节奏了!孩子一定比我快的。
第三天《跟随》
大自然的道具总是让孩子们更能投入进来,一早来看到我们把石头、木块、弯板放在地板上,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去尝试些什么?最讨厌的就是总是要给到一些规则,哈哈。但当我们家长和老师可以做到时,孩子们成长中实际是很乐意也很需要的。规则是中间有个点(放了一个小石头),外面一个圆圈,如何让点和外面的圆发生联系?我能做的就是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想法,每一次孩子有损害物体的行为,我提出困惑?而这群孩子有了2天的接触,开始会去引领、协助和跟随了。一个弯板开始构成弧线进入,一个个木块开始成为他们分界的外框,偶尔的平衡我会调整一点,孩子们更感受到美时,越发愿意演绎自己的想法。我真的惊讶最后的呈现,自然而然5个孩子摆出了5道曲线……给丝巾孩子们填充了颜色。
看到孩子们把丝巾放入曲线板中,我忽然看到此时能引导孩子们认识6个颜色有规律的进入到线画中。由上面的线画,我开始给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线画和湿水彩以及线画结合的绘画:首先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们画圈,孩子们会觉得挺困难。而我并没有告诉孩子们是画圈,只是让孩子们拿了一支画的不是很清晰的笔,我在黑板上开始循环的由内而外的画圈,在最外围圈的位置,反复运动,这个运动让孩子们的圆圈自然而然的呈现。孩子们惊讶的说:我的圈像鸭蛋,我的有点扁…… 哈哈,他们的圆圈就是这样被不经意运动时画出来了。然后在圆上找出6个点,点与点之间每隔一个点去相连,便想形成了2个三角形相交,此时正好有除中心以外的12个小三角形,在相对应的6个三角形中用湿水彩填入给到的留个基本色(群青、普兰、柠檬黄、金黄、朱红、品红),而外围的6个三角形也是如此留6个颜色反方向旋转。孩子们开始认识对应的色彩中看到2蓝色2红2黄。在色环的学习中慢慢进入了。
在这里你能看到女孩们对颜色的敏感,色环对女孩子好像是天经地义就是如此的顺序进入,的确,这也是规律。
这一天的课程,老师跟随孩子们的创作进入团队线画的创作,由线画跟随老师导入色彩。而下午孩子们休息好后,开始在这个色环中孩子们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色彩开始孩子跟随孩子的绘画创作----在一张非常大的纸上5个人开始由点、线、面的相互跟随:每一个人都会轮到一次是第一个人先创作自己要的图案形式,而后面的孩子跟随,这个过程孩子们非常专注。
第四天《深入》
孩子们不慌不忙进入课室,大家都在前一天装裱好的大幅画前有浓厚的兴趣,经过了一个晚上的休息,由孩子们今天的状态决定了孩子们各自喜欢的颜色也会改变,所以在前一天画的区域中,他们开始互换并转换绘画的方式(选择过颜色后,把跟随变成在各自区域中自由的创作),当完成后,孩子们习惯性的去评判大家画的这么乱,习惯性的感觉到有些人有些乱画…… 这些都是个事实,我不否认这是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的,永许孩子们去评判,我们不参与,因为那是孩子们的一份感受,当特别专注了一段时间后;当永许他们表达心理对这些画不好评判时,他们觉得轻松,而我此时给了孩子们一个表达的要求:每个人去说出自己画优秀一面的品质和你昨天所选的色彩的这个同学今天所画的一个好的品质。当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美的品质,我也惊讶的看到原来每根线孩子们都能看到它的品质和对自己的感受(孩子们发现这个品质和状态常常是我们在家庭中影响到的)。
下午休息好再醒过来时,我们出去活动,一个抢沙包的游戏,把孩子们整个精神状态带动起来了,简单的游戏,对于孩子们勇气的突破却是起到不小的作用呢。
回到课室湿水彩中,孩子们拿着大刷子开始进入各种颜色,而不自然而然的他们哼起了小曲,在全开的纸上,他们有小小粉刷匠的感觉,一曲《小小粉刷匠》唱起来了,哈哈。而晨和曦在同一个画室却完全沉静在另一幅天地中,她们静静的你一笔我一笔的往里面添加色彩,每添一笔你都看到他们是如此的恬静和从容。
慢慢纸张在地上时,男孩子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而把画竖起来,让孩子们随性时,男孩子的状态忽然不一样了,他们开始像运动员一样摔着颜色,我想艺术就是这么富有动感的。艺术的滋养看到孩子们的状态更是一种艺术的呈现。
因为在上午的环节给孩子么留了一个作业:在大家合作的画中,每个人去欣赏自己的画中优秀品质,去发现周围的伙伴画中好的品质,非常惊讶的看到孩子的观察随着慢慢课程的深入,他们发现了很多我们成人还未觉察到孩子们开始在慢慢发现他们团队一起画的涂画种有很多特有的品质。
在这一天傍晚,文岳妈妈带着文岳去幼儿园 探望之前幼儿园的主班老师,妈妈惊讶的跟我分享,永为今天的主动性让妈妈都觉得惊讶和好奇!孩子非常大方的去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孩子被看到时,内在力量会自然而然的出来。我们需要慢慢陪伴孩子长大。
永为在家也带着妈妈画在夏令营中一起相互协助来完成的线画,妈妈感受到孩子慢慢的热情,而自己无法全然的在,而在孩子来艺术夏令营之前,妈妈告诉我,孩子的专注力有所欠缺?在这里我想告诉家长们,对于孩子他是没有任何学习的障碍,而障碍来自孩子与自己父母的相处一次次受阻的经历。希望孩子心智和创造力的发展,父母自己需要努力成长自己的心智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天《浅出》
在最后一天5个孩子神奇的一起来到工作室,非常兴奋的告诉老师:看我们今天一起到的。我一下被孩子们感染了,带着孩子们出去奔跑和游戏,孩子们今天想玩一个新的游戏,而我也已经准备好一个一家三口在家也可以玩的游戏,哈哈。在这最后一天我问孩子们在画这张画时的心情,而第一天来连心情表达不出来的2姐妹,能自然而然告诉我:很开心!去抓别人和被抓时也有些害怕。而表达完,能感受到她们的一种释然,孩子就是这么简单!
回到课室,孩子们自己开始把活动用线条简单的记录,并协助孩子走向更简单的线条提取时,永为在不停的说着话,这些天也关注到永为自己特别爱说话却又特别害怕嘈杂的声音(期间,源妈问永为:家里有谁不停的跟你说话?妈妈,妈妈说话好啰嗦),永为趴在桌子上:老师,我没有力气了。我看到孩子有些气接不上来的感觉。我问永为:说完话是不是感觉特别累? 是,老师。边说着我便告诉,永为,好好趴着休息下,看看别人画画就好。你能看到孩子慢慢恢复过来,而稍稍有点能量了,又会开始不停止的和同伴说着,安静的教室永为甚至会害怕没有声音时空调的声音,这种模式让孩子自己很辛苦,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期待父母能做出调整,当我们确实不知道该跟孩子说什么时,不说话对孩子是最大的帮助。
因为上午游戏奔跑后专注绘画累了,孩子们想休息,孩子们的需求表达的如此清晰,我们提前下课,孩子们竟非常安静的在画室待着,专注的沉浸在游戏运动、绘画和书籍中。在这个夏令营中绘画部分便已经结束,下午给孩子们开启更加立体的感受。
当我听到自己的心跳,我感受到生命在流入我的身体中。当我伸出自己的右手,我知道我是一个自由的人;通过它那拉伸的肌肉流淌着自由。
那更加温柔移动和抓取的左手,将美带入所造之舞中。 ——毕加索
孩子们拿着泥巴,贴着小脸蛋,一便嫌它脏一边揉起了泥巴。我们做了一个圆,在这个圆的揉捏中,慢慢再凹进去一点,凹凸在孩子们手上感受到的立体,需要些力量进入,而这个时候有些孩子(永为)习惯性的认为自己做不到,我叫孩子来到我身边,让孩子跟随我手上原本的一团形散的泥,转动着手指,手腕,力度便使用到泥上,感受到有麟角的地方便用用手指协助去转动,还没有等永为自己反应过来,永为手上的泥巴已经是呈现圆形了,永为惊喜的回了位置,继续他的泥巴世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凹一凸(绘画的阴阳,黑白)构建出一个个故事场景。
5天里可以很好的体会到绘画中富有创造力的线画,需要5天带入到湿水彩的情感天地。再次进入到立体的泥塑世界,我们同样需要5天的时间,而这15天让孩子们在艺术世界中立体的去互动、游戏、释放并发展自己。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平行和孩子们交往中发展自己,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全方位的融合和进入塑造出,而在每个年龄段孩子们所需要的都不尽相同,同一个主题而不同的深度和滋养,期待家长们关注,孩子的成长更需要我们家长的成长!
彭寅华
高中十年级男孩的妈妈
主修美术教育
二级心理咨询师
华德福高中的教师培训
人智学艺术治疗实践者
瑞士人智学新艺术教育
因工作室装修,
故2017年的孩子、成人课程均为外出写生课,每个周六、日
2018年春季孩子班,报名微信
18929525349